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脉络膜黑色素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怎么办

时间 : 2009-12-02 13:37:54 来源:ask.39.net

[摘要]

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 1、光凝治疗: 2、经瞳孔温热治疗:一直被用于治疗全身性癌症,如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1996年Shields采用经瞳孔温热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 3、光动力学治疗:光敏剂在较低能量、特定波长的

网友回答

  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  1、光凝治疗:  2、经瞳孔温热治疗:一直被用于治疗全身性癌症,如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1996年Shields采用经瞳孔温热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  3、光动力学治疗:光敏剂在较低能量、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通过光化学反应(非热效应)造成血管的阻塞,使得肿瘤组织缺血缺氧,间接破坏肿瘤细胞。  4、眼球摘除术:是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传统方法。尽管检查手段的改进,但仍有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而行眼球摘除的病例发生。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再把眼球摘除作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  5、放射治疗:在不少国家已成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1)巩膜表面敷贴放疗:在不少国家已成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最常用的方法。   2)电荷粒子束放疗:全球已有500余例患者接受电荷粒子束治疗。  3)伽玛刀治疗:用高能60钴的γ射线,单丝高能量聚集于病灶区,产生摧毁性生物效应,破坏肿瘤组织。  6、局部切除:主要有全厚层或部分板层巩膜葡萄膜切除术和局部板层巩膜葡萄膜切除术式,已成为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回答者:Jessica-发消息41797|2008-11-0216:30

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传统的患眼摘除术,在国内仍为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手段.但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眼球摘除术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认为眼球摘除不能免除转移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播散.定期观察,光凝治疗,放射治疗(如巩膜表面敷贴放疗电荷粒子束放疗伽玛刀治疗等),局部切除术等方法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  手术疗法:最主要是早期诊断,及时摘除眼球.摘除时视神经要尽可能剪长一些,因肿瘤有可能沿视神经蔓延,如眶内组织被肿瘤波及则应作眶内容剜除术.对位于虹膜及睫状体者,可行虹膜切除术及虹膜状体切除术.近年来有人统计,行眼球摘除者更容易加快肿瘤转移,而且随访结果显示,不手术者的生存率并不低于手术者.因此主张对一眼因其他原因已失明时,建议暂不手术给于免疫治疗.  (1)视力:在不影响生命预后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患眼的视力,采取保守疗法.如果肿瘤生长迅速,视力丧失已不可逆转,或肿瘤较大,已经丧失视力者一般需摘除患眼.当患眼是患者惟一有视力的眼,对侧眼视力差时,在不改变生命预后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摘除眼球,以挽救有用的视力.,  (2)肿瘤大小及部位:直径<10mm厚度<3mm的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通过超声波、眼底照相等检查,生长并不活跃者应进行定期观察。直径10~15mm、厚度3~5mm中等大小的肿瘤可选择定期观察、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直径超过15mm、厚度5~10mm的较大的肿瘤,可以选择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或眼球摘除。对于厚度超过10mm的大肿瘤,最安全的措施是眼球摘除。近赤道部生长活跃的小的或中等大的黑色素瘤,可以采取放射治疗或局部切除术;而同样大小的肿瘤如位于后极部,通常采用放射治疗。视盘附近的黑色素瘤,可以放疗,但包绕视神经的肿瘤应行眼球摘除术。  (3)肿瘤的生长特征:脉络膜黑色素瘤大多数呈结节状。肿瘤的基底直径比厚度大2倍左右,可选择局部切除或放射治疗。弥漫性生长的黑色素瘤,其基底直径比厚度大许多倍,甚至呈环绕眼球生长,致葡萄膜普遍增厚,容易发生广泛性、视神经浸润及眼外蔓延,保守治疗效果差,最好选择眼球摘除术。巩膜外轻度蔓延,且有完整包膜者,亦不是放疗或局部切除的禁忌证。对于巩膜外大范围的蔓延、边界不清者,宜眼球摘除,大块的眶内转移宜选择眶内容摘除术  (4)患者全身状况:全身状况好的,瘤体较大且视力已经丧失者,宜选择眼球摘除术。有严重全身病患者,宜采取保守治疗。已经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亦不强调眼球摘除。对于心理素质较好者,即使是中等大小的肿瘤,亦可选择放疗或局部切除术。对于恐惧或忧虑症患者,即使是小的肿瘤亦常采取眼球摘除术。  2.定期观察:对于部分生长缓慢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或疑为恶性者暂不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而定期观察是合适的。  初诊患者的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为静止状态,通过眼底照相及超声波检查未发现其生长者;大部分静止状态的中等大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出缓慢生长迹象的大部分小的或中等的肿瘤;高龄患者或患有全身疾患者;患者惟一有视力的眼所患的小的或中等大的缓慢生长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均可定期随访每3~4个月检查1次,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照相、超声波视野视力等眼部检查,及全身体检。注意肿瘤大小、厚度、色素多少及分布、有无视网膜脱离等。如无变化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中发现肿瘤生长者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对于视盘及黄斑区附近的肿瘤,更应密切观察对于初诊时疑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者,也应密切随访观察4~6个月,如病情无变化,改为6个月~1年随访1次。临床上亦发现少数小的肿瘤,其厚度不超过2mm,而在短期内迅速生长和转移者,对于这些生长迅速者不能长期观察宜早做眼球摘除术  3.光凝治疗激光光凝适用于高度≤5D范围≤30o表面无视网膜脱离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部位必须易被光凝包绕,肿瘤不邻近视盘或视网膜中央血管之内,屈光间质清晰,瞳孔能充分散大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光凝治疗。对于局部切除术中,肿瘤周围的组织切除不够充分,可能遗留的残余肿瘤,或术后复发的小肿瘤亦可采取光凝治疗  光凝方法采用“先包围后歼灭法”,在肿瘤外围正常组织作2排完整光凝包围激光参数为:功率500mw、光斑大小500μm、时间0.5s,以强浓白色光斑为宜,5周后可在色素瘢痕处重复光凝1~2次,以确实阻断其血液供应,而后再光凝肿瘤本身光凝后需长期密切随访观察。每3个月检查1次,至少2~10年,有光凝8年后复发者随访检查包括眼底照相超声波视力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如治疗成功者肿瘤区域无血管无荧光渗漏  4.经瞳孔温热治疗(TTT)温热治疗(themotherapyTT)一直被用于治疗全身性癌症,如皮肤黑色素瘤乳腺癌等。1996年Shields采用经瞳孔温热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14个月随访显示,正确地应用温热治疗可以使94%厚度<4.0mm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得到控制,对于中度大和大的肿瘤温热治疗联合巩膜表面敷贴放疗86%的患者肿瘤完全变平  5.光动力学治疗眼部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光敏剂在较低能量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通过光化学反应(非热效应)造成血管的阻塞,使得肿瘤组织缺血缺氧,间接破坏肿瘤细胞光敏剂与生长较快的组织,如肿瘤胚胎新生血管组织等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在肿瘤组织形成高浓度的聚集。目前国内外光化学疗法主要应用于表浅的肿瘤,如膀胱癌,支气管肺癌消化道肿瘤,女性生殖器肿瘤及皮肤皮下组织肿瘤被证实有效。近年来,国内外在光敏剂研究方面有了重大进展,新一代光敏剂克服了代谢慢的缺点,避光时间大大缩短为1~2天,激光以红光为主。国外Verteporfin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已通过FDA批准用于临床。国内卟啉甲醚,用于膀胱癌血红斑痣等已取得较好成绩,选用进口国产光敏剂进行较小部位近黄斑区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治疗有望获得进展。  6.眼球摘除术患眼眼球摘除是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传统方法。但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许多学者发现,眼球摘除治疗后2年患者病死率比定期观察的患者高。并分析了眼球摘除手术可能促使肿瘤转移提高病死率。由于局部切除及放射治疗等保守疗法的改进既可保留眼球,保存部分视力,亦不改变生命预后。多数较小的肿瘤通过观察发现其生长及转移的倾向性很小,由于以上原因,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再把眼球摘除作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  适应证:肿瘤大患眼已失明不宜放疗或局部切除的病例;已有视网膜全脱离或继发青光眼的后部肿瘤;随访证实小的或中等大小的肿瘤继续长大并侵犯视神经者  Joenson对眼球摘除的病例随访25年术后,1年肿瘤转移的发生人数形成高峰,半数以上在3年内转移。国外文献报道20%~50%死亡于转移性疾患。多数学者认为眼球摘除之前就已存在不易发现的亚临床转移灶,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化疗免疫治疗等辅助性治疗措施以提高眼球摘除术后患者的存活率  7.放射治疗Stallard用镭针以及相继发展的钴(Co)碘(I)钌(Ru)铱(Ir)金(Au)钯(Pa)等敷贴放疗利用放射线损伤肿瘤细胞的DNA来破坏肿瘤细胞损伤肿瘤血管使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目前用于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放射疗法,包括巩膜表面敷贴,放疗电荷粒子束,放疗伽玛刀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放射治疗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在不少国家已成为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适应证:生长活跃的、体积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或经过随访发现肿瘤增长者;中等大小或一部分大的肿瘤,但远离视盘及黄斑区经治疗尚能保持一定视力者;患眼为惟一有视力的眼,另一眼已经失明者均可考虑选择放射治疗  8.局部切除自1914年Raubitschek首先提出手术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以来,仅有少数报道采取局部肿瘤切除以替代传统的眼球摘除术。1961年Stallard提出,对独眼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如放疗失败时,可采用局部手术切除以保留患眼挽救视力。1972年,Peyman在动物实验研究眼球壁切除的可行性之后,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全厚层或部分板层巩膜葡萄膜切除术,取得一定的效果。1988年Shields等提出局部板层巩膜葡萄膜切除术式,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已成为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9.免疫疗法:本病与免疫有关,可用特异性黑色素瘤转移因子基因工程、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及其生物导弹细胞因子(rIL-2rIFNrTFN等)TILLAK细胞等进行攻击;也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肿瘤局限甚至消失。其他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酵母多糖、茯苓、猪苓、灵芝多糖、左旋米佐等都有增强免疫作用

回答者:鱼-发消息152|2009-07-1220:08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脉络膜黑色素瘤怎...”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脉络膜黑色素瘤疾病

1.病理学检查 根据瘤细胞的不同形态,葡萄膜黑色素瘤可有5种病理类型: (1)梭形细胞型:最常见,由不同比例的梭形A型或梭形B型瘤细胞组成(图2),单纯由梭形A型细胞组成的葡萄膜黑色素瘤非常少见,完全由梭形A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