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胆囊炎宜疏肝化湿新华网广东频道(2006-06-2211:16:46)来源:梅州日报编辑:周悦涵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嗳气而误诊为“
胃病”。慢性胆囊炎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
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明显。右上腹不适在进食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也可有餐后发作的胆绞痛。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压痛,或压之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立。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湿浊热邪蕴结于肝胆,横逆犯胃。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行气通腑。方药可选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金钱草、鸡内金、法夏、桔红、甘草、虎杖,水煎服。按患者体质虚实增减其药与量。在防治方面:(一)少吃油腻食物。人们吃进脂肪食物后,十二指肠即分泌一种能使胆囊收缩的激素叫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在短时间内可使胆囊发生剧烈的收缩,加重胆囊炎症,致胆囊
水肿和充血加重,胆囊内结石在胆囊收缩的推动下进入胆管造成堵塞,使胆管内胆汁不易排出,从而发作胆绞痛。因此饮食宜选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禁用油炸食品,不吃肥肉,忌烈性酒。必须合理烹调,宜用煮、软烧、蒸、炖、焖等亨调方法。不宜煎炸,因为煎炸的高温脂肪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而发作疼痛。此外,必须多喝水,水有利于胆汁稀释,每日可饮温开水1500―2000毫升。(二)中医按摩辅助治疗:以双手掌部按揉两侧胸肋30次,再用手掌在脐的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揉30次。(三)多笑少怒,开心过好每一天。(杨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