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2 16:18:58 来源:mc.seu.edu.cn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既可以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以是原发的慢性炎症改变.往往合并胆囊结石。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使胆囊壁增厚,肌肉纤维萎缩,故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
其病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胆囊仅有轻度炎症改变,外观大致正常,可有结石;胆囊功能良好。
第二阶段:炎症加重,结石增多,胆囊肿大,壁增厚,常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胆囊功能减低。
第三阶段:胆囊壁显著增厚、纤维化或整个胆囊缩小、腔内充满结石;胆囊功能丧失。若胆囊管完全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胆囊,胆色素被吸收而胆囊壁粘膜仍不断分泌粘液,可致胆囊积水,如有感染可致胆囊积脓。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也不明显,但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史。可有腹胀、嗳气和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的常感右肩胛下、右季肋部或右腰等处隐痛。患者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压痛或压之不适感。十二指肠引流检查,胆汁可有脓细胞。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常不显影或浓缩功能差,或伴有结石影。
[声像图表现]
第一阶段是胆囊炎的初期,胆囊的形状、大小和囊腔的表现无明显异常,或是胆囊壁稍增厚,胆囊内有结石。在此阶段,超声常无特异性表现(图5-7-1)。
第二阶段胆囊表现肿大,囊壁增厚,轻者仅表现囊壁回声带增宽,较重时,其间出现弱回声层(图5-7-2)。在胆囊腔出现中等或较弱的沉积性回声团,可以是团块状、乳头状或长条状,改变体位时可见其缓慢移动和变形(图5-7-2)。这是陈旧、稠厚胆汁或炎性胆汁团的表现,反映了胆囊功能不全。
第三阶段的表现差异较大。增殖型的胆囊壁显著增厚,可以超过1.5cm.呈中等或较弱的回声,粘膜腔显著缩小,粘膜表面较完整。萎缩型的显示胆囊缩小,囊腔变窄,可充满结石而表现为"WES征",严重萎缩时仅残留一块疤痕组织,超声显像难以发现和识别(图5-7-3)。胆囊颈部梗阻形成积水时,超声显示胆囊极度肿大,囊壁薄而光滑整齐(图5-7-4)。无收缩功能或功能不佳。
一、在判断胆囊壁增厚时应注意排除伪像和非胆囊病变所致的胆囊壁增厚。
二、慢性胆囊炎囊壁增厚应与胆囊癌相鉴别,后者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极为显著,以颈、体部明显,其厚度或强度不均一,一般多大于5mm,且不规则,粘膜面常不规则,胆囊内腔模糊不清,胆囊有变形。当显示出对肝实质或肝门部侵犯特征时可资鉴别。必要时可作超声引导下针刺细胞学检查。
三、胆囊腺肌症也可呈现胆囊壁增厚,壁内有小囊腔是其特点。
四、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时与急件胆囊炎不易鉴别。
五、胆囊萎缩或出现"WES"征时,要注意与十二指肠内气体回声相鉴别,后者回声活跃多变且为"混浊"声影,必要时可饮水后观察。
超声成像不依赖于肝、胆的功能,可以清晰显示胆囊壁的增厚、胆囊腔的结石以及胆汁的异常改变.因而对诊断很有帮助。胆囊壁增厚在慢性胆囊炎超声显像诊断上最有意义,超声测值与手术室测值常为一致。一般均以大于4mm为异常,与急性胆囊炎的病理学基础不同,慢性胆囊炎的囊壁增厚系炎症反复发作而致纤维化。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