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号码】F0432【畜禽名称】鸡【中图分类号】S858.31【疾病科别】传染病【疾病名称】鸡,鸡大肠杆菌病【概述】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鸡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根据感染鸡年龄不同,鸡抵抗力的差异,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力
的强弱,感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病型,临床上常分为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气囊炎、脐炎和卵黄囊炎、全眼球炎、
滑膜炎和卵黄性腹膜炎。这些疾病分别发生在鸡的胚胎期到产蛋期,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大肠杆菌病发病率趋于增高,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在集约化养鸡场,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疾病之一,已经引起各养鸡国家的高度重视。【病因/病原】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称为鸡大肠杆菌,是家畜、家禽及人肠道中常在菌,大多无致病性菌株,这些菌株对鸡不仅无致病性,而且是有益的,能合成维生素B、K,供寄主利用,同时,对许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当各种应激造成鸡体免疫能力降低,就会发生感染,因此也叫条件性致病菌,所引起的症状叫继发症。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均一,有周身鞭毛,致病性大肠杆菌还能产生毒素,大肠杆菌有3种抗原:即菌体抗原(O-Ag)、荚膜抗原(K-Ag)和鞭毛抗原(H-Ag),这3种抗原形成了众多的血清型。对鸡致病的血清型为O1、O2和O78,在肉汤中生长良好,在麦康盖琼脂培养基上产生红色菌落。各种动物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并不一样。本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水均能将其杀死。
1.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禽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区别,但抗原性不同。郝永清(1996)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到,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体外适宜条件下培养可产生菌毛,而非致病性菌株未见菌毛产生。致病菌具有菌毛及不同的血凝活性。在家禽中常见的主要血清型有o1、o2、o36和o78等血清型。
2.病料的采取生前可用棉拭采取粪和血液,对急性病例可取病、死禽的肝、脾、心血、肠系膜淋巴结、卵黄囊和脑等作为待检病料。
3.显微镜检查病料涂片或抹片,经瑞特氏或姬姆萨染料或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杆菌,大小约1~3微米X0.4~0.7微米,多单在或成双而不形成长链。多数菌株有鞭毛,能运动。
4.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分离培养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或SS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和伊红一美蓝琼脂平板上,37℃温箱内培养24―72小时,在营养琼脂平板上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低而隆凸的无色菌落;普通肉汤呈均匀混浊;麦康凯或SS琼脂上呈粉红色菌落;在鲜血琼脂的溶血性不定;在伊红一美蓝琼脂平板上呈深紫色、鼓凸、表面湿润、发蓝有绿色的金属光泽。
(2)生化反应本菌能迅速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产酸,大多数菌株在24小时内能分解阿拉伯胶糖、麦芽糖、乳糖、鼠李糖、山梨醇等,半数菌株能发酵蔗糖,多数菌株不分解肌醇和侧金盏花醇。无硫化氢产生,不液化明胶,MR阳性,V―P二氏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利用枸橼酸盐,产生靛基质,有氰化钾存在时不能生长。
(3)动物试验
①豚鼠角膜结膜试验有助于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方法是用铂耳钩取菌落夹人豚鼠眼结膜囊内,如有肠道产毒素大肠杆菌存在,则引起角膜结膜炎。
②小鼠接种试验取分离物腹腔接种18~22克小鼠,每只小鼠接种0.2毫升,接种后72小时死亡,即证明该分离物具有致病力。
③易感雏鸡接种试验必要时取分离物腹腔接种2周龄内易感雏鸡,多在1~7天内死亡,表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
(4)血凝和D―甘露糖血凝抑制试验根据大肠杆菌有不同血凝活性的特点,应用血凝试验来区分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株。据郝永清(1996)试验介绍: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对鸡红细胞可产生明显的凝集作用。这种凝集作用可以被D―甘露糖所抑制,而非致病性菌株则不能凝集鸡红细胞。这种大肠杆菌凝集鸡红细胞被D―甘露糖所抑制的特性与菌毛有关,已在试验中得到证实。 (5)血清型鉴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用已知大肠杆菌的单因子血清,对经细菌学确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鸡中常见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有十来种,如血清型o1、为O2、o3、O15、O35、O36及O78等。不同地区差别较大。据高松等(1995)报道,禽源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可以作为分离株的遗传标志,亦能客观反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遗传相关性。【病因附图】【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及发病年龄猪、牛、羊等幼龄大家畜都能感染发病,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发病,但雏鸡的易感性最高,20~45日龄雏鸡发病流行最多,死亡率也最高。
2.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传播,污染周围环境,垫草、饲料、水源和空气,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大肠杆菌经常接触,感染可能性极高。传播途径有3。其一,从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及皮肤创伤等入侵,当鸡抵抗力下降之时就会发病;其二,种蛋内含有致病大肠杆菌,可经种蛋垂直传递给下一代;其三,种蛋虽不带菌,但蛋壳口上所沾的粪便等污染带菌,在种蛋保存和孵化期侵入蛋的内部而引起感染。鸡的大肠杆菌可单独发生,但常常是继发感染,常与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及禽霍乱并发。人、啮齿动物粪便中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常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入鸡群,引起鸡群潜在感染。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等各处普遍存在。正常鸡内10%~15%的大肠杆菌是潜在的致病血清型。该菌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蛋中分离率较高。饲料经常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另外,啮齿动物的粪便经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水源和饲料也可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入禽群。初生雏鸡的感染主要是种蛋被粪便污染,细菌经蛋壳和壳膜侵人蛋内。其他来源可能是卵巢感染和输卵管炎。吸人污染的有此菌的灰尘是重要的易感气囊发生感染的来源之一,鸡舍的灰尘和氨气导致鸡的上呼吸道纤毛失去运动性,从而使吸人的大肠杆菌感染气囊。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条件、防治措施、有无继发其他疾病等因素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雏鸡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成年鸡则以亚急性和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的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往往在开产前阶段发生本病、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产蛋、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种鸡场发生更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增多、健雏率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密度过大,以及鸡群感染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患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常成为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大肠杆菌病在肉用仔鸡生产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病理学】 剖检病死鸡可见:①肝周炎。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出血斑或坏死点,有时形成黄白色的纤维膜即纤维素性肝周炎。②心包炎。心包囊胀大,内有多量淡黄色粘液,囊壁增厚、粗糙,心肌扩张,表面有灰白色霉斑样覆盖物,心肌与心包常发生粘连。③腹膜炎。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清亮
腹水或胶冻样物。④脾肿大,质软、充血,肾肿大。⑤胃肠道有出血并有大量粘液。⑥胸腔内有出血和粘液,肺表面有大量的渗出物覆盖。1.临床病理学肝、脾肿大,青铜色或土灰色;肝浆膜上有一层白色的纤维素膜覆盖,称肝周炎;感染性气囊,气囊壁增厚、变混浊。心脏呈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蛋白渗出液,经常伴发心肌炎。输卵管炎,特征是输卵管变薄,内含干酪样坏死物。在肝、盲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呈典型的肉芽肿。不常见的有关节炎、肺炎、眼炎、骨髓炎及脑炎变化。2.组织病理学肺充血和
水肿,肺泡中有许多渗出液。肝脏组织中可见细菌集落,局部肝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并有多量白细胞浸润。【病理学图】【症状】 因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害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
1.雏鸡脐炎与卵黄炎由两种原因引起。孵化末期温度偏高及出雏器内污染严重,一般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该病主要发生在出壳初期,病雏脐孔红肿,后腹部胀大,皮薄发红或呈青紫色,常被粪便污染,粪便呈黄白色,粘稠,病雏衰弱,垂翅、很少采食和饮水。出壳后几天――21天死亡,病死率达30%~50%。剖检时见卵黄囊肿大,内有黄绿稀薄液体,胆囊肿大。肝呈土黄色或暗红色,质脆,有出血点,肠臌气,肠粘膜充血、出血。
2.大肠杆菌败血症本病主要发生在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育成鸡,其中以3~7周龄多见,特别是对肉鸡的危害。潜伏期数小时到3天不等。该病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幼雏在夏季也发生。病鸡
精神萎靡,缩头闭眼,蹲于一隅,饮水增多,食量显著减少,腹泻,拉白色稀粪,常带血液,污染肛门。临死前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3周龄以下呈急性经过,4周龄以上病程稍长些,呈慢性或亚急性经过。病死率可达20%~50%。
剖检病死鸡可见:
①肝周炎。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出血斑或坏死点,有时形成黄白色的纤维膜即纤维素性肝周炎。
②心包炎。心包囊胀大,内有多量淡黄色粘液,囊壁增厚、粗糙,心肌扩张,表面有灰白色霉斑样覆盖物,心肌与心包常发生粘连。
③腹膜炎。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清亮腹水或胶冻样物。
④脾肿大,质软、充血,肾肿大。
⑤胃肠道有出血并有大量粘液。
⑥胸腔内有出血和粘液,肺表面有大量的渗出物覆盖。
3.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于个别产蛋期的鸡。由于卵巢被大肠杆菌等细菌或病毒侵害所致,或由于卵没有准确落人输卵管所致。以产蛋高峰期或寒冷季节多见。临床上表现为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产蛋停止,鸡冠萎缩,腹胀大,立即死亡或消瘦而死亡。
剖检病死鸡可见:腹水增多,腹腔布满蛋黄,肠系膜、肠相互粘连,卵泡充血、出血,有的萎缩坏死。
4.大肠肝菌性肉芽肿常见于鸡和火鸡,在产蛋结束期多见,主要表现为小肠、盲肠、肠系膜及肝脏等浆膜面上出现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有时在肺脏也可出现肿瘤结节。
5.气囊炎本病通常是一种继发病,当鸡群感染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高,如吸入致病性大肠杆菌时,则很容易继发本病,5周龄以后的肉用仔鸡发病较多。单纯的气囊炎只能使原发病加重,表现为气囊内浑浊,气囊壁增厚,并很快又继发心包炎、肝周炎。
6.全眼球炎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后期,少数鸡的跟球由于大肠杆菌感染,眼房水和角膜发生浑浊,严重时失明。病鸡精神沉郁,觅食困难,最后衰弱死亡。
除以上症状外,大肠杆菌感染种蛋还能发生死胚。【症状图】【诊断】 1.鸡胚和雏鸡的早期死亡鸡胚的卵黄囊是受到感染的部位,许多鸡胚在孵出前就死亡,特别是孵化后期。某些雏鸡是在孵出时或在孵出后不久就死亡,死亡一直延续3周。卵黄囊感染的雏鸡多数发生脐炎,表现为腹部大,脐孔及周围皮肤发红水肿。病雏可能不死,仅仅是受到感染的卵黄囊滞留以及体重减轻。
2.
呼吸道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常使患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包括疫苗株进行免疫接种)、慢性呼吸道病等的患病鸡发生并发感染从而出现呼吸道感染。受损伤的呼吸道对从呼吸道进入的大肠杆菌极其敏感。
3.心包炎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在发生败血症时引起心包炎,并经常伴发心肌炎。
4.输卵管炎当左侧腹大气囊感染大肠杆菌后,许多母鸡发生慢性输卵管炎。病鸡常在受到感染后的最初6个月内死亡;发病后存活的鸡几乎丧失产蛋能力。产蛋鸡也可能由于大肠杆菌侵入泄殖腔,进而进一步诱发输卵管炎的发生。
5.卵黄性腹膜炎在产蛋母鸡可发生腹腔内的大肠杆菌感染,以急性死亡、纤维素渗出和游离的卵黄为特征。大肠杆菌经输卵管上行至卵黄内,在此迅速生长,由于卵黄落人腹腔内,进一步发展为卵黄性腹膜炎。
6.急性败血症一些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鸡后常可导致败血症而死亡,其临床症状与鸡伤寒和鸡霍乱相似。
7.滑膜炎一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鸡的局部关节感染后,常导致滑膜炎的发生而出现跛行和行走困难。
8.全眼球炎全眼球炎是大肠杆菌败血症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经常是单侧眼的眼前房积脓、失明。
9.肿头综合征大肠杆菌与冠状病毒联合感染肉鸡后,可导致头部毛细血管损伤,造成头部水肿。
此外,大肠杆菌感染还可使鸡患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肠炎等。
鸡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学诊断要在病原分离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时,可用已知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K多价诊断血清与分离到的细菌作凝集试验,凝集者为阳性,然后再与该多价血清所包含的OK单价血清作凝集试验以确定其血清型。由于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很多,因而血清学的鉴定一般比较复杂,所以在一般的诊断中不进行血清学鉴定,只有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血清学鉴定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治疗】 如发生本病可用环丙沙星和氨苄青霉素混饮4~5天,如为混合感染,则用恩诺沙星饮服3~5天,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喹乙醇、痢菌净、痢特灵、土霉素、链霉素、氟哌酸等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搞好平时的定期消毒和卫生工作。
中药治疗
(方一)黄连lOOg、黄柏lOOg、大黄log、穿心莲lOOg、大青叶log、胆草50g。1%比例拌料服用。
(方二)板蓝根lOOg、穿心莲lOOg、葛根50g、白芍50g、黄连lOOg、秦皮50g、白头翁50g、连翘lOOg、苍术50g、木香50g、乌药50g、黄芪50g、甘草50g。l%比例混料用。
本病治则主要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两处方中的黄连、连翘、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大黄,皆寒凉之品,直清里热,泻火解毒,为君药以治本。黄柏、苦参、胆草,燥湿止泻,葛根清热止痢,助君药清热兼有止泻之功。雏鸡是稚阴稚阳之体,白芍益阳敛营,黄芪补益阳气,以防阴之过损,阳之过耗。苍术、乌药性温入脾胃二经,温胃健脾,以防止寒凉之药损伤脾胃,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配伍,清热解毒泻火止泻又不伤正气。
3.西药治疗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5~20mg,每日2次内服,连用3~5天。恩诺沙星0.005%~0.01%浓度饮水,连用3~5天。另外,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都较敏感,均可以用于临床治疗。
大肠杆菌繁殖速度惊人,夏天38℃环境下,18分钟可繁殖一代,单个菌体24小时可变成2X1021个。大肠杆菌可在短短几天内产生抗药性,因繁殖的大量细菌中,难免有个别细菌对药物耐受性特别强或有变异性,而它可在短时间内增殖为很大量,产生大量有耐药性的后代。而且,大肠杆菌有鞭毛,其鞭毛可附着在另一细菌身上,通过鞭毛,一个细菌中的质体(DNA片段)的一半,可传递给另一细菌,再经复制,2个细菌中就都有了一个完整质体。如果一个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将这些抗药物性由质体分送到另一个细菌,结果是两个细菌都有了抗药性,这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越来越多。
因此,在用西药进行大肠杆菌病治疗时,最好先作药物敏感试验。【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目前商品油剂灭活疫苗多采用Ol、O5、078株制成的混合苗,种鸡于18、20周龄注射2次,母源抗体至少可保护雏鸡2周。雏鸡可于3周龄和6周龄各注射1次,一般可保护6个月。
对于购进的雏鸡,有脐炎和卵黄囊炎的弱雏实行淘汰,其他的用与鸡白痢一样的药物如环丙沙星等进行饲料给药或饮水给药。如为自繁自养或孵化后出售鸡苗,则应搞好种蛋孵化器和出雏器的消毒工作,可用百毒杀、凯杰消毒片、瑞得土、百菌灭、菌毒敌、菌毒王等消毒,同时也能防止沙门氏菌等细菌从蛋壳进入雏鸡而感染。
养鸡场和孵化场卫生管理首先要注意鸡舍通风换气,,防止氨气和尘埃浓度过量增加;舍内氨浓-度控制在0.02ml/L以下。其次,应注意把环境和接种疫苗时引起的应激减少到最小。
药物预防选用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或中药(详见治疗项)进行药物预防。给药时期和方法为购入雏鸡后的,5日内用预防量的上述药物饮水,2~4周龄在接种ND等活苗后的3~5日内饮水或拌料。
有人提出如下防制方法: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条件性。病原可能是外来的特定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如o1、o2和o78。也可能是体内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大肠杆菌,仅当环境因素恶劣,或发生应激等因素才发病或离开了原来正常寄生的位置,进人机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发病。因而防治本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
(1)消除本病发生的诱因是控制本病的首要方法,也被证明了是最有效的方法。包括种蛋、孵化器的消毒。消毒的方法有熏蒸消毒,也可将种蛋在孵化前逐个地放人1%硫酸锌或其他消毒液中取出后凉干。
(2)适宜的孵化温度。
(3)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和勤于除粪,减少氨气的含量。(4)鸡群中加强禽支原体病的控制也有助于减少禽大肠杆菌
病发生的机会。因为这两种病易于混合发生或继发感染。
2.药物预防和治疗
已经报道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敏感。但抗生素对本病的防治效果则是喜忧参半。某种药物可能开始效果比较好,但一段时间后则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传递。大肠杆菌对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等易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谱在不断扩大。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尽可能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连续使用5~7天,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已经证明是有效的,且对产蛋期鸡影响不大。但对严重心包炎、气囊炎以及腹膜炎的病鸡治疗意义不大,效果也不好。特别要注意的是:除非非常紧急,建议产蛋期禁用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因为二者皆可能降低产蛋率。
3.免疫预防
虽然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众多,但接种疫苗仍为防治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较为成功的方法是从当地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血清型,确定优势菌种,培养灭活制成自家多价灭活苗或者将某地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培养后与o1,o2,o78菌株混合,制成多价苗每毫升含菌量达40亿左右。种鸡免疫后,雏鸡可获得被动保护,同时可提高受精蛋的出雏率,降低产蛋鸡产蛋周期内死亡淘汰率。为确保菌苗的效果,需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为4周龄,第二次为18周龄。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是油佐剂苗、蜂胶佐剂苗,其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病原体;病理学;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