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面神经炎

标题

时间 : 2009-12-02 02:06:23 来源:naobing.59120.com

[摘要]

其他脑病: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简介: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头面部受寒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所致。也可能是面神经的风湿性炎症。本病常呈急性发病,突然一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一般预后较佳,多在数天或数月内完全恢复。中医诊断为中风轻证--中经络。

诊断要点:凡急性起病,一侧面部瘫痪,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即可诊断本病。病前常有明显的受风感寒,或咽部感染,或过度劳累的病史。西药治疗:强的松口服,每日20~40毫克,连服1周。维生素B1,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呋喃硫胺40毫克,每日1次。维生素B12,250微克,每日1次。风湿性者,加用阿司匹林0.5~1克,每日3~4次,口服。中药治疗:表现:突然口眼歪斜,可伴恶风发热,汗出或无汗,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耳下有压痛,或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紧。治法:祛风通络。

中成药:①散风活络丸,每次6~12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②大活络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③透骨镇风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桑枝50克,丝瓜络30克,当归15克,水煎当茶服。②红花15克,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黄酒1瓶。将上3味药泡于酒中3天,每次服10毫升,日服3次。

家庭自疗:1.按摩:对本病比较有效,取下关、颊车、承浆、人中、四白、鱼腰、太阳等穴,每次选2~4个穴位,用搓热的手按揉,以发热为度,每日2次。

2.灸法:①取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穴,按艾条灸法常规施术,每天灸1~2次,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若风邪盛者加太阳、风池;正气虚者加足三里、内庭。

3.刮痧:重刮大椎、风池至肩井、至翳风、至大杼、至膏肓、至神堂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轻刮阳白、太阳、四白、地仓至颊车经穴部位3~5分钟,以局部微红而不损伤皮肤为度。病程过长者加刮合谷、足三里经穴部位。

4.拔罐:取患侧风池、颊车,四白、颧穴,以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于穴位上,以上四穴可轮流使用。

5.敷贴:鳝鱼1条,自尾向头量3寸,横断,立即取鲜血涂面部患侧(如向左斜,则右为患侧),纠正后立即擦去血液,以防过正。每日1~2次,每次约20分钟。②巴豆9克,研为细末,凉开水调为糊状,敷健侧劳宫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6~8天为1疗程。③生牡蛎、明矾、生附子(去皮)、伏龙肝各等量。共研为细末,以鸡冠血和药敷患处。勿令过正,及时去药。④生马钱子4克,刮去毛,切成20张薄片,排列于胶布上,贴患侧面部,7天换药1次。⑤生香附100克,陈醋炒热后装一布袋内,热敷患侧,每次30分钟,日2次。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6.熏洗:以荆芥、防风、羌活、麻黄、白芍各10克,熬水,先熏后洗,每天2次,一周为一疗程。洗后注意避风。

7.刺血疗法:取患侧耳背耳轮处明显的血管1根,或患侧隐白、太阳穴,刺破,挤出2~3滴血液。或点刺患侧口颊粘膜。

生活提示:根据发病原因,平素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抗风寒的能力。在寒冷季节进行野外作业和训练时,注意颜面和耳后部位的保暖,避免头部朝风口窗隙处久坐或睡眠。及时治疗鼻咽部感染,如有发烧应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均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复发。按摩手法要轻柔,针刺不可过用泻法,热敷后要注意避风、保暖。针刺效果较好,有条件的家庭,可到附近医院接受针炙治疗。

中健网整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标题上一篇文章:局限性脑梗塞下一篇文章: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标题”相似的文章

更多>>

面神经炎疾病

面神经炎的辅助检查 无须作特殊检查。但下列检查有助于不典型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判断神经损害及恢复情况。 (一)脑脊液检:查如无蛋白一细脑分离现象可除外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二)电诊断电诊断检查:包括肌电...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