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神经外科讨论版】(1)伤因与病理
脑震荡系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旋即清醒,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
过去一直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脑功能抑制。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引起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学说还远不能满意地解释脑震荡的所有现象,比如有因脑震荡而致死的病例,职业拳师发生慢性脑萎缩损害甚至痴呆,以及业余拳击者亦有脑机能轻度障碍的报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此可见,脑震荡已经不能用“仅属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而无确定的器质性损害”来概括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现,必将为脑震荡这一诊断名词注入新的含义。摘自: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2)症状与体征
短暂的意识丧失:颅脑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历时数分钟乃至十多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
植物神经调节紊乱:病人遭受外力时,可使血管神经中枢及植物神经调节也发生紊乱,引起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
出冷汗、呼吸暂停继而浅弱及四肢松软等一系列反应。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机能迅速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使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遗忘(逆行性遗忘):意识恢复之后,病人常有头疼、
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等症状。同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近事遗忘(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
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过去的旧记忆并无损害。
脑震荡恢复期症状:病人常有
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简单以为是“脑震荡后遗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诊断与鉴别
脑震荡的诊断过去主要以受伤史、伤后意识短暂昏迷、近事遗忘、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作为依据。但客观的诊断依据及其与轻度脑挫伤的临床鉴别仍无可靠的方法。因此,常需借助各种辅助检查方法始能明确诊断:如
颅骨平片未见骨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
脑脊液没有红细胞;
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8波和e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I~V波波间期延长、V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现有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
(4)治疗与预后
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使用影响观察的吗啡类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少的镇痛、镇静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