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脓肿

一期根治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03例

时间 : 2009-12-02 01:20:41 来源:www.alyisheng.com

[摘要]

任宏兵医生在阿亮医生发表的文章,一期根治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03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非特异性急性肛周瘘管性脓肿10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89例,女性14例;年龄15~78岁,以21~50岁为多,共84例,占81·2%;病程2~20d,平均9d。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①清除原发感染病灶;②引流通畅;③保证术后肛门功能完整;④正确处理创面,防止假性愈合。确定原发感染灶的部位和引流切口的设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2·2 操作方法2·2·1 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肛周皮下脓肿,肛门后浅间隙脓肿,范围小的低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局麻或骶麻满意后,首先寻找原发感染病灶,一般多位于脓肿的放射状肛隐窝附近,压迫脓肿后,此处多有溢脓。如无溢脓,可先行切开脓肿,放出脓液,用探针探入,可由内口穿出,然后沿探针彻底敞开脓腔,清除原发的感染病灶。
2·2·2 切开对口引流术 用于低位单纯性直径大于5cm或跨间隙脓肿,先找到内口,然后从内口处向肛缘外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即处理原发感染灶)至脓腔边缘作为主切口,然后在该切口的两侧脓肿处作多个放射状梭形小切口,使引流得以通畅。通常每相邻切口间距不超过3cm,对相邻两切口之间用橡皮筋贯穿其中,并用粗丝线扎紧(橡皮筋不要拉紧)。
2·2·3 切开挂线术 适用于齿线以下脓肿直径小于5cm合并齿线以上的括约肌间脓肿、粘膜下脓肿、肛门后深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是将齿线以下脓肿做切开引流,齿线以上脓腔做挂线处理。即在有头探针或弯血管钳的引导下,将橡皮筋由脓腔顶部穿出,并缩紧结扎(血象较高,分泌液较多时暂不紧线)。挂线的应用是防止术后肛门失禁和多量出血的重要措施。其作用是既能缓慢地剖开脓腔,又有充分引流作用。
2·2·4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 适用于跨间隙的高位脓肿。即将脓肿的低位部分做切开对口引流,高位部分用橡皮筋做挂线处理。
2·3 术后处理 术后饮食正常,24h内控制大便,尽量卧床休息。选用抗生素,口服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煎剂熏洗坐浴,再予常规换药。凡属对口引流之切口间创面以及渗出多的创口用1‰新洁尔灭或3%双氧水冲洗,使其引流通畅。渗出多的创口内用1%明矾液纱条湿敷,待渗出基本消失后再予一般换药。做挂线处理者用3%灭滴灵液20ml保留灌肠,2次/d,1周后改用1%明矾液。若创口假性愈合应及时切开,敞开引流。一般术后分泌液少时,即可拆除对口引流之橡皮筋。术后5~7d挂线的橡皮筋松时开始紧线(有发热、分泌液多、血象高者,暂缓紧线),10~15d线不脱落,再紧结扎,直至脱落。
3 治疗结果
除2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因引流不畅,敞开引流治愈外,103例均经1次手术治愈。本组疗程15~42d,1~2年内随访89例,均无复发及后遗症。
4 讨论
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灶为根治瘘管性脓肿的关键。根据我们观察,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应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剂内服、坐浴、金黄散外敷等处理,均无明显效果,反而使病情复杂化。因此,我们主张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早手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痛苦,防止炎症扩散,避免脓肿扩大和产生其它并发症。
过去,对高位脓肿均主张分期手术为宜。我们认为,对范围较小、无全身疾病的高位肌间脓肿以及粘膜下脓肿均可做一次性挂线、紧线,对于范围较大的高位肌间脓肿,脓性分泌物较多,有发热、血象高者,手术时可先予挂线,暂不紧线,待术后5~7d,创面缩小,分泌液较少,且无发热、血象正常时,再予紧线。我们认为对于高位脓肿,只要能够处理得当,换药仔细,则可避免复发以及肛门失禁、缺损、畸性等后遗症的发生。

已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扬州市中医院肛肠科任宏兵发表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一期根治治疗肛门...”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脓肿疾病

(1)可有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史。 (2)局部红肿疼痛且有波动感,试穿有脓液。 (3)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 等。 (4)白细胞计数增高。 (5)深部脓肿经B超检查可呈液性暗区。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