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摘】目的总结采用多种技术治疗陈旧乳突根治腔合并中耳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1999年6月-2004年5月间乳突根治后再手术共48例(49耳),男28例(29耳),女20例(耳),平均年龄44.9岁(25~65岁),平均随访15.69月(范围12~59月),并与以往的胆脂瘤再手术研究作对比分析。术前气导(AC)水平59.69dBHL,术前气骨导差(40.63±13.65)dB。40耳因为开放的乳突腔和/或中鼓室感染再发、9耳为提高听力前来要求手术。18耳(37%)用自体乳突碎骨或髂骨填塞陈旧的乳突腔,13耳(27%)用自体骨作耳道、盾板修复,18耳(37%)根治腔未填塞。用自体骨枪柱法重建听骨的23耳(47%),臼柱法24耳(49%),保留原有听骨的2耳(4%)。16耳(33%)用施美德-美敦力公司提供的MeroGel透明质酸膜片,12耳(24%)用强生公司提供的羟基乳酸聚合物网片预防再粘连。39耳(80%)用残留的鼓膜
紧张部和鼓索神经弹压新听骨。2耳(4%)存在鼓室积液作鼓膜置管。49耳全部在2周后自行捏鼻通气或导管法行咽鼓管通气。结果47耳保持干耳,1耳(2%,未填塞)乳突腔炎性肉芽生长
耳漏再发,经治疗干愈。另1耳(未填塞)1年后
耵聍栓塞伴少量分泌物,取后干愈。术后平均气骨导差(ABG)为(19.84±11.80)dB,与术前比,t为8.07,t0.01=2.63,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其中术后ABG缩小30dB以上的显效者17耳(35%),缩小15dB以上的有效者35耳(71%),有5耳ABG缩小虽不足15dB,但气导水平达到40dBHL实用水平以内(10%),两者相加,有效率为40耳(81%)。术后ABG缩小10dB以上为38耳(78%),另有5耳(10%)气导水平达到40dBHL实用水平以内,二者相加为43耳(88%)。如以ABG缩小到20dB以内为成功者是28耳(57%),另有4耳(8%)虽ABG略大于20dB,但AC已达40dBHL以内,两者相加为32耳(65%)。术后AC小于40dBHL实用水平的总共31耳(63%)。再穿孔4耳(8%),3耳重新手术修补。再次发生粘连或钙化致
听力下降9耳(18%),没有术后感音功能受损的病例。结论按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可提高以往胆脂瘤手术遗留乳突腔伴粘连性
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手术效果。本组获得ABG缩小10dB以上或保持气导在40dB以内43耳(88%),与作者以往的结果(43/66耳,65%)相比已有很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