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时间 : 2009-12-01 15:03:52 来源:www.huaxia.com

[摘要]

2008-04-2213:37:14华夏经纬网

  【病理】  慢性胃炎大多数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其他诱致本病的因素有: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如有牙病时),摄食过于粗糙的、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食用有刺激性的调味品,长期饮酒,以及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阿斯匹林等)。继发性者常继胃溃疡、胃癌和胃部手术而发生。  【症状】  胃部疼痛、胃酸逆流、胸部不舒服,也就是具有胃酸过多,饭后饱满、嗳气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  【防与治】  【宜与忌】1.最好能吃易于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2.除去可能引起本病的原因,如烟、酒、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和粗糙的食物。治疗全身或局部的感染。  【中药治疗】1.半夏、川连、炒枯芩、蒲黄、五灵脂各9克,干姜、厚朴、菖蒲各9克,党参、龙葵、丹参各15克,红枣3克,甘草3克。日服一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此方适于浅表性慢性胃炎。2.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3克,陈皮3克,六曲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3.黄芪30克,吴茱萸、三棱、莪术、乌梅各9克,丹参15克,乳没、肉桂中9克,生蒲黄12克,川芎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轻者连服40天,中、重者连服60天。此方适于萎缩性慢性胃炎。4.党参9克,白术15克,茯苓9克,丹参15克,香附9克,良姜6克,甘草6克,青黛1.5克。将以上处方7剂合而水煎200亳升(由制剂室去蛋白浓缩而成,青黛后下)。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饭后服。服药一个月至一年。  【西药治疗】1.胃酸增高者,用制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复方胃舒平、丙谷胺,6~8周为一疗程。合并缺铁性贫血者,硫酸亚铁,维生素B12肌注。上腹痛者,颠茄片每日3次。呕吐者,胃复安,每日3次。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多主张手术。3.疼痛和酸度增高者,要服用抗酸剂、茄酊、甚至阿托品(剂量同溃疡病)。4.胃酸缺乏者,可服稀盐酸,每日3次,每次15-20滴,饭前服,为防止盐酸损坏牙齿,可用玻璃管吸服。  【穴位按摩】在中脘穴作环形按摩,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减轻胃肠瘀血,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解痉止痛。  【食疗】1.红葡萄酒15毫升,每日2~3次。常饮可治慢性胃炎。2.红糖、菜油各500克,鲜生姜250克。将铁锅烧热后,先把红糖、菜油放入锅内,待油沸糖溶后,再将生姜切碎捣成糊状,放入锅内充分搅匀,然后装瓶备用。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汤匙。主治慢性胃炎。3.新鲜牛奶200毫升,每天2~3次。具有保护胃壁粘膜,促进溃疡愈合作用,是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理想佳品。4.新鲜卷心菜汁,每天食用1升,早、中餐后各喝两杯,晚餐后喝1杯。1个疗程为30~40天即有显效。对于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能消除炎症,加速溃疡处的愈合。(新鲜卷心菜汁含有植物杀菌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可提高胃肠内膜上皮细胞的抵抗力,使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正常化,调节胃里的酸度合适)。5.早上起床后,立即喝一满汤匙的蜂蜜,在一个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包括水在内),在一个小时后再吃早餐。此秘书对于治疗胃炎,很有效。6.即取梅干20个,水1.5公升,加3汤匙的粗茶叶,使用平锅,以弱火煎30分钟至一小时。每天饭前饭后当茶饭用,不管热饮或冷饮,效果一样。本秘方可治胃弱、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浪等症状。喝不完时,装入瓶中放入冰箱保存,但最好别放太久。常饮用本秘方,对砟天因天气热而吃不下的情形也很有效。编辑提示:本站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您去医院进行治疗,您不能凭本网站上的信息诊断疾病或开处方。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慢性胃炎 ”相似的文章

更多>>

慢性胃炎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胃酸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而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空腹常无酸,Burhol用加大组胺法观察47例浅表性胃炎的最大胃分泌量平均为17.4mmol,46例萎缩性胃炎平均为5.6mmol,正常对照44人平均为19.8...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