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胃炎[疾病概述]慢性胃炎是指发生在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第一位。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慢性胃炎里又分为慢性
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如早期发现,治疗及时,可能治愈。据现代新观点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演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前期病变。所以,患了慢性胃炎,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机会,出现不良后果。[病因]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过度吸烟。
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四、免疫因素。
五、感染因素: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临床表现]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一、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
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腹痛型,上腹部痛为突出症状,多无规律性,疼痛多不甚剧烈,但亦有剧痛;消化不良型,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饱满、暖气、恶心、呕吐等;全身衰弱型,除胃部症状外,全身症状明显,如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出血型,可有上消化道反复出血,但大量出血较少见。[预防]慢性胃炎的预防,最有效方法是消除致病因素,平时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1.心情舒畅,劳逸结合。调查表明,家庭失睦,劳逸失调,情绪紧张,战争状态等等,都会造成大脑皮层与内脏功能的失调,从而产生慢性胃炎的发病基础,这与中医所说的“肝脾不和”、“
肝胃不和”、“忧伤思虑则伤脾”是一致的。所以,精神调养是预防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平日要保持乐观,心情开朗舒畅,关满克服困难的信心,注意劳逸结合,谨防神情抑郁。
2.戒烟酒。统计表明,每日吸烟20支以上的人,有40%会得
胃窦炎;每日吸烟10支的人,20~30%会得胃窦炎。而酒对胃粘膜的害处比烟更大,长期每日喝烈性酒100~150毫升的人,胃窦炎的发病率高达60%。因而戒除烟酒是十分必要的。
3.积极治疗容易弓[起慢性胃炎的一些疾病。特别是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炎症,截断其向胃部的蔓延。
4.合理用药。
(1)忌服对胃损害较大的药物:大约有40%的胃窦炎患者,是服用阿斯匹林、保泰松、强的松等药物引起的。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宜谨慎,因病情需要服用时,要在饭后服,如有胃部不适,或者见到大便黑色(胃出血),应立即停用。素有胃病者,更宜注意。
(2)胃酸缺乏的人,一方面平时慎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硫糖铝等抗酸药物,另一方面,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胰酶、1%稀盐酸等增加胃酸的药物没有必要时也不要轻易服用,要改变助消化药物都可以服用的观念,避免胃粘膜损害。
5.饮食调养。
(1)平时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生硬、过热、过冷、粗糙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均应避免;讲究饮食方法,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注意营养平衡,及时纠正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多选择一些高蛋白食物和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类、禽蛋类、豆及豆制品类、水产类、蔬菜、水果、粗粮、肝等,可以防止粘膜病变。
(3)一般认为鸡蛋清、牛奶、豆浆、浓米汤、烂稀饭、绿豆粥、山药粥有保护胃粘膜作用,宜经常食用。
6.按摩健胃。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3个指头,在腹部任何一点缓缓用力向下点按,达到不能再按的深度,然后慢慢抬起。一个部位可点按3―5次,顺序由上而下,由左至有,逐渐移位。晨起和晚上各进行1次。但饱食后或有急性炎症、肿瘤、出血等情况时,不宜施行按摩预防法。[诊断]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怀疑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及血清胃泌素等。
1、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无典型症状。腹痛型,上腹部痛为突出症状,多无规律性,疼痛多不甚剧烈;消化不良型,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全身衰弱型,除胃部症状外,全身症状明显;出血型,可有上消化道反复出血。
2、x线检查:胃肠道钡餐造影,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一般无阳性发现,肥厚性胃炎有时可见到胃黏膜皱襞肥大。
3、胃液分析:浅表性及肥厚性胃炎的酸度无一定规律,可在正常范围、稍低或稍高。萎缩性胃炎的酸度可减少或缺乏。
4、纤维胃窥镜检查:根据胃黏膜形态改变的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肥厚性及萎缩性三型,还可与胃癌、溃疡病及其他胃部疾病等相鉴别。[后期可能的变化]预后一般良好。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至正常,亦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
慢性胃炎病情轻重不同,但均缠绵迁延,或反复发作,如不注意治疗,易发生成萎缩性胃炎,甚至异型细胞增生和重度肠化生,发展为癌,尤其是中、重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国内大数量病例观察,癌变率约为2%~3%。
慢性胃炎应及时坚持治疗,并应注意口鼻腔及咽部慢性炎症的治疗及全身疾病的防治,注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同时对重症患者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以防恶变。[治疗]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一、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给以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齿槽溢脓、慢性副鼻窦炎等。
二、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解痉药(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普鲁卡因等)。胃酸增高如疣状胃炎可用抗酸抑酸药(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胃舒平等)。胃粘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菌素(痢特灵、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猴头菌片含多糖、多肽类物质可以应用,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促胃动力药(吗叮啉)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胃粘膜保护剂(胃复安(灭吐灵)、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亚铁或肌注右旋糖酐铁。胃酸低、消化不良者,可服健胃助消化药(稀盐酸、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对胃酸严重缺乏者,在严密观察下,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但肥厚性胃炎、溃疡病者禁用)。如有贫血时,可给硫酸低铁、肝精、叶酸、维生素C及B12等。慢性浅表或肥厚性胃炎,可给抗菌素(四环素、土霉素或链霉素)。调节中枢神经药:要给眠尔通、利眠宁、安定、鲁米那、谷维素等。
三、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在目前多认为系癌前病变应考虑手术治疗。对胆汁反流严重者可考虑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检查]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学检查已经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检查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同时也能判断疾病的治疗结果及监测疾病的发展。面对陌生的化验单,看着从未经历过的检查项目,您是否感觉慌乱、不知如何应对?您是否曾试图去理解检查的结果?当您还在迷惑中时,这里已经帮您提供了具体的检查知识,帮助您做出及时的判断。
建议检查:碳-13尿素呼吸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