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回流失常和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有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
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可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属外科处理中的难题之一。门静脉高压多为
肝炎,血吸虫病、酒精中毒等引起的肝硬变、以及肝癌、肝内胆管疾病等造成。少数为肝外门静脉血栓、受压或畸形所致。
门静脉起血胃肠道、脾、胰等的毛细血管网,终于肝小叶内的窦状隙,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因它本身无静脉瓣,所以门静脉压力升高时,血流就分别通过胃冠状静脉与奇静脉吻合;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吻合;脐旁静脉与腹壁上、下静脉吻合;肠系脉上、下腔静脉的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广泛吻合,这四条途径,直接将门静脉血分流到上、下腔静脉,而直接入体循环。其中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距门静脉最近,受门静脉压力影响最大,故扩张最明显,易发生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门静脉系的脾脏静脉内压也因长时间增高,脾内淤血并有组织增生,导致脾肿大,导致脾功能亢进,造成周围血小板、白细胞甚至红细胞减少。肝内病变可能使淋巴回流受阻,而从肝表面溢出,肝功能不良造成白蛋白合成率降低,加之门静脉高压可影响腹膜脏层的吸收功能,从而形成腹水。
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脾脏肿大,脾功亢进,腹胀、腹水、脐周围静脉曲张。多数患者有营养状况不良,面色苍黄,皮肤
蜘蛛痣,“肝掌”或出血点等,患者抵抗能力下降,存在不同程度出血倾向。当曲张的食管、胃底黏昧下静脉丛破裂出血时,可出现呕血和柏油样大便。因门静脉压升高,破裂的血管裸露,加上凝血功能差,故出血不易自止,常导致休克。大出血后又易引起肝组织缺氧,肠道内积血经不完全消化和细菌分解产氨,毒性物质增加,可诱发肝
昏迷。
根据病人的病史及以上的临床症状,门静脉高压症一般不难诊断。同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检验,还能反映脾脏功能亢进或
贫血的程度;血清白蛋血、胆红质、血清转氨酶和凝血时间等检测,可反映肝功能障碍的程度;食管吞饮X线检查,有助了解食道静脉曲张的着况;B型超声能清楚地呈现门静脉系统血管的途径、肝、脾的大小及腹水等;纤维食管胃镜检查,不仅能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并可作相应的治疗。
大多数的门静脉高压是由肝硬化引起,因此,应在积极治疗肝硬化基础上,处理继发于肝硬化的门静脉压升高。门静脉高压外科手术的方式有两大类:门奇静脉断流术和门体静脉分流术。(1)采用切断门静脉与奇静脉间侧支循环的门奇静脉断流术,可减轻或消除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而避免上消化道大出血,此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较宽。但因切断了门静脉的一个侧支循环,从而加重了门静脉的血流压力。虽使肝血流量增加了,改善了肝功能,却易造成腹腔内器官更加淤血,产生腹水。(2)将门静脉的血流,通过血管吻合,引入体静脉系统,达到降低门静脉高压目的门体静脉分流术,同时也减少了对肝脏的供血,使肝细胞有可能缺氧而受损。另一方面,未经肝脏处理的门静脉血,直接流入体静脉,又易引起肝性脑病。因此,应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紧急处理,应在防治休克,应用止血药物和三腔双囊管压迫胃底及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出血的同时,注重肝昏迷的防治,并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紧急手术治疗。经胃镜注射硬化剂,在急诊止血、择期控制出血,预防性出血中均可应用,一般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