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棉子中毒

棉子(仁)饼粕的抗营养因子

时间 : 2009-12-01 08:04:20 来源:www.yangzhihu.com

[摘要]

棉子饼粕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1)棉酚.(2)环丙烯脂肪酸.(3)单宁.(4)植酸 棉酚 棉仁饼粕作为动物饲料的不利因素是其中含有毒素---游离棉酚,它不仅对动物的生理

  核心摘要:棉子饼粕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1)棉酚.(2)环丙烯脂肪酸.(3)单宁.(4)植酸棉酚棉仁饼粕作为动物饲料的不利因素是其中含有毒素---游离棉...

棉子饼粕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1)棉酚.(2)环丙烯脂肪酸.(3)单宁.(4)植酸棉酚棉仁饼粕作为动物饲料的不利因素是其中含有毒素---游离棉酚,它不仅对动物的生理机能(主要是繁殖机能)有毒害作用,而且影响蛋白质的品质.若过量饲喂易引起动物中毒,其中以猪和家禽对此毒素尤为敏感棉酚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有几种异构体,一般把具有活性羟基、活性醛基的棉酚叫做游离棉酚,这是一种包含在棉仁色腺体中的黄色色素.棉酚存在于棉花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其中以棉仁色素腺体内含量最多在有腺体棉的棉仁中,棉酚含量为1%~1.7%,平均1.3%;在无腺体棉的棉仁中,棉酚含量仅为我国栽培的主要是有腺体棉,棉酚含量较高.棉酚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两类,其毒性取决于活性基团(醛基和羟基)是否游离游离棉酚分子的活性基团为游离形式,易溶于油和有机溶剂.结合棉酚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蛋白质、氨基酸、磷脂、金属离子等结合,使棉酚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而被排出.结合棉酚不溶于油和有机溶剂单胃动物摄食游离棉酚过量或摄食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一般说来,反刍动物对游离棉酚有耐受性,不易中毒,但摄食过量或饲喂时间过长,也会引起中毒对棉酚最敏感的动物是猪、兔和豚鼠,其次是狗和猫,不敏感的动物是羊和大白鼠棉酚中毒据研究,当棉仁饼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在0.02%时无毒性,在0.02%~0.05%时有轻微的毒性,而高于0.15%时则具有强毒性动物发生棉酚中毒时,表现为贫血,呼吸困难,严重时死亡.中毒机制是棉酚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因而出现贫血、呼吸循环器官负担过重、呼吸困难.另外还可能与游离棉酚与某些酶结合而使酶的活性丧失有关死亡动物剖检可见肺水肿、出血、心脏肿大、胸腔积水、肝脏充血、肠胃炎等游离棉酚损害动物生殖系统的机能,特别是雄性动物.原因是棉酚能破坏动物的睾丸生精上皮,导致精子畸形、死亡,甚至无精子.在小公猪和小母猪的试验中,当日粮含游离棉酚为每千克110毫克~138毫克时,公猪血液内睾丸酮浓度显著降低,精细小管上皮细胞减少,排列疏松;母猪卵泡上皮细胞脱落,繁殖能力降低,甚至不育.游离棉酚在人的计划生育中作为不育药使用游离棉酚还可影响蛋品品质.产蛋鸡饲喂棉子饼粕时,其产出的鸡蛋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后,蛋黄变为黄绿色或红褐色,有时出现斑点.研究认为,蛋黄中的铁离子与棉酚结合形成复合物,是蛋黄变色的原因棉酚慢性中毒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渴欲增强,粪便黑褐色,先便秘后拉稀,粪便恶臭并混有血液和黏液,尿频,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棉酚慢性中毒后生产性能明显下降环丙烯脂肪酸棉子饼粕的残油中含有2种环丙烯类脂肪酸,即苹婆酸和锦葵酸.它们主要影响蛋品的品质产蛋鸡摄入此类脂肪酸后,所产的鸡蛋在储存后蛋清变为桃红色,其原因是此类脂肪酸使卵黄膜的通透性提高,蛋黄中的铁离子透过卵黄膜而转移到蛋清中,与伴清蛋白螯合形成红色的复合体,使蛋清变成桃红色,故称"桃红蛋环丙烯类脂肪酸还可使蛋黄变硬,经过加热,可形成所谓的"海绵蛋鸡蛋品质的上述不良变化,也可导致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单宁和植酸

棉子饼粕中含有少量单宁和植酸,对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利用以及生产性能均有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养殖户网http://www.yangzhihu.com/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棉子(仁)饼粕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棉子中毒疾病

1、血常规,尿常规 。 2、血钾,血钠检查。 可有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胀,便秘。 3、重者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流涎甚至昏迷,可伴有心动过缓,血压 下降,心力衰竭,肺水肿,肝肾功能衰竭。 4、夏季可出现...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