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08:50:06 一位29岁的农村青年最近对医生说:“我家住河南农村,7年前和同村姑娘结婚,一直生活在一起,每周有2~3次性生活,至今7年不育。曾服用中药治疗一年半,可是不见效,特地来医院检查。” 对患者进行的体检结果表明,这位患者身体发育良好,双侧睾丸测量大小正常,质软。精液分析结果为:偶见精子。生精细胞学分析提示为:初级精母细胞发育阻滞和精子生成低下。 患者为什么发生睾丸生精障碍呢?经过询问,医生得知他的家乡在河南省产棉区,食用生棉子油达10年以上,直到18岁他开始外出打工才不食棉子油。经睾丸活检,患者被确诊为棉酚所致的生精障碍,表现是不育。 吃棉子油的危害 可致不育1957年,我国学者刘宝善率先发现食用棉子油可引起
男性不育。1971年,动物实验证实棉子油中所含的棉酚是有效的抗生育物质,于是被用做男用避孕药。在1974~1985年,共应用于8806名男性避孕。统计资料表明,棉酚的抗生育作用达98.48%,其中10%的服药者在停药后精子数一直不能回升。其生精细胞可出现三种类型: ①无细胞及少细胞的精液。②以精子细胞为主的精液。③以初级精母细胞为主的精液。根据这三种类型,可以判断药物蓄积量和对睾丸的损伤程度,从而提供相应的治疗。但是在笔者接诊的58位无精子症患者中,因吃棉子油引起者占17.24%,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由于服用棉酚避孕的副反应较大,所以国内已停止使用。 可致中毒①急性中毒。食用粗制棉子油中毒在夏季多发,在产棉区常称之为烧热病和干烧病等。医学上将其分为两型,即烧热型及低血钾型。烧热型是以皮肤灼热、无汗为特征,可伴有头晕、乏力、烦躁、
恶心、
瘙痒等。低血钾型以肢体
无力、麻木、口渴、心悸、肢体软瘫为主,部分患者
心电图异常。女性及青壮年发病较多。低血钾型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②慢性中毒。食用粗制棉子油中毒多为逐渐蓄积引起,男性可致睾丸生精障碍,女性可致月经失调、闭经及子宫萎缩。 最好不吃棉子油 食用粗制棉子油导致男性不育是产棉区的常见病。尽管经过普及宣传棉子油的危害和推广棉子油的精制技术已使发病者大大减少,然而近年来,棉农手中的棉子往往未经国家主管部门集中处理,由于利益驱动,私营小榨油作坊遍布各地,导致粗制棉子油重新泛滥,以致食用粗制棉子油棉酚中毒的发生率明显回升。有媒体揭露,有的小贩还将粗制棉子油掺入食用香油贩卖,食用后照样害人不浅,尤其是对男性青少年来说更为危险。可见,在产棉区应持续宣传棉子油中毒知识,让家长都懂得给孩子食用粗制棉子油的危害。此外,产棉区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农民应主动将棉子粉碎、蒸炒后榨油,以降低毒性。卫生食品检疫部门应严格检查所有出售的棉子油,凡棉子油中游离棉酚超过标准(0.02%)者不得出售,并对掺假香油予以查封。主任技师曹兴午(责编:刘金兰 作者:曹兴午)【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