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1 11:23:57 来源:www.jyfy.com.cn
面肌痉挛的诊治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国内统计,本病发病率约为30/10万人。病因 有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面神经后根有血管压迫或有脱髓鞘改变,原发性面肌痉挛约占88%~96%。继发性面肌痉挛多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引起:桥小脑角肿瘤,以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及纤维瘤等。另外,还有颅底蛛网膜炎、颅骨肿瘤、畸形、多发性硬化等。面肌痉挛的表现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多中年后起病,女性较多。起病时多为上下眼睑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抽搐。严重时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精神紧张、疲劳等时而加剧。双侧面肌抽搐者少见。少数病例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本病为缓慢进展的疾病,一般均不会自然好转,如不给于治疗,部分病例于病程晚期可以患侧面肌麻痹而终结,而此时抽搐亦告停止。 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根据本病的特点:一侧面部阵发性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⑴继发性面肌痉挛:小脑桥脑角肿瘤或炎症、桥脑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疾病、颅脑损伤均可出现面肌抽搐,但多伴有其他颅神经等损害的表现。例如同侧面痛、及面部感觉减退、听力障碍、肢体肌力减退等,面肌痉挛仅仅是症状之一,也可是唯一症状,继发性面肌痉挛作CT和MR多能明确诊断。⑵癔病性眼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病人,多为双侧,仅仅局限于眼睑肌的痉挛,而颜面下部的面肌并不累及。习惯性面肌痉挛则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为两侧性的。
⑶三叉神经痛:为面部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的疼痛,疼痛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这种抽搐多同时有面部剧烈的疼痛,一般鉴别不难。⑷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两侧性的,且均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主运动。面肌痉挛的治疗 由于以往病因不确切,一直无针对性病因治疗。而对症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2.针刺疗法、3.物理疗法、注射疗法、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多数方法疗效不佳的原因是由于不是针对病因治疗,治病治标不治本。所以复发率高,难以根治。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最先进的治疗是显微微血管减压术。国际上Jannetta等人从1967年开始从事此项研究,且作微血管减压术例数最多,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4400例手术的体会》一文中得出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很安全、最有效的手术方法。(《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ofcranialnerves:lessonslearnedafter4400operations》J.Nerrosurg./volume90/January,1999)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证实三叉神经痛绝大多数为血管压迫神经而引起,少数为肿瘤所致。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1832例,近期治愈率98.%,随访观察2~18年,远期治愈率95%以上,长期疗效非常好。微血管减压术方法的优点为:微创,切口小,损伤轻,神经功能保护好,不破坏神经,是针对病因治疗,术到病除,立竿见影,术后反应轻。多数患者是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走投无路后用该方法治愈。医学专家 邵 彤联系电话:13853733138 办公室0537-2903001病人一栏表:王玉芹,女,38岁,面肌痉挛13年。潍坊安丘,13853718493。张先生,男,40岁,面肌痉挛16年。山东济宁, 13505371678 0537-2936606。
供稿:xx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