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治疗方法:(1)俯卧、头低脚高位(颈部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病人保持体位不变);(2)降低颅内压;(3)适当加压,封闭漏口;(4)脑脊液积留部位(液波感明显处)穿刺;(5)必要时探查切口,重新缝合;(6)增加营养补充,防治电解质紊乱;(7)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果:脑脊液漏停止时间,最短3d,最长28d,平均6d。本组病人有1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行切口重新缝合而愈。
硬脊膜破裂常见原因:(1)脊柱
骨折脱位常伴有硬脊膜损伤,即原发性硬脊膜破裂。硬脊膜破裂口多位于腹侧,裂口不规则,不易修补。本组有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6例,发生率较高。(2)术中医源性损伤硬脊膜,多发生于病程长、迁延性
脊柱疾病,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术中撕裂所致,裂口多为纵行,且位于手术入路侧,故较易修补,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较低。(3)硬脊膜已破,但蛛网膜未破,术后负压吸引时蛛网膜破裂形成脑脊液漏。因术中未见到脑脊液流出使硬膜修补易被忽略。
脑脊液漏预防:(1)术中一经发现硬脊膜损伤应及时用3-0~7-0无创伤线无张力缝合修补,若硬脊膜破裂或缺损较大,可取腰背筋膜修补。修补困难时,可将筋膜贴敷缺损处,作数针简单固定,为以后闭合提供物质条件。(2)脑脊液漏多发生在胸腰段硬脊膜,其与该部位肌肉组织薄弱有关,术中应严密缝合肌层,使两侧肌肉与棘突不形成三角形间隙,否则脑脊液一旦由此处渗出,则不易闭合。(3)术中已发现硬脊膜破损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如术中止血完善,不放引流管,若放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常压引流,引流管宜早拔管。(4)放置引流管时,其末端不应顶在硬脊膜上或正对硬脊膜损伤处,引流管应从切口旁健康皮肤戳口穿出,否则一旦形成脑脊液漏则不易愈合。1.2术中CSFL的处理。术中对CSFL根据其硬脊膜裂口及缺损大小分别给予不同处理,5例裂口<0.5cm者,未做特殊处理,仅在硬膜表面覆盖明胶海绵,3例裂口>0.5cm者,用无创缝线缝合修补,2例裂口>0.5cm者予以部分修补后用明胶海绵覆盖,1例CSFL术中未发现。
1.3术后CSFL的处理。术后患者采用头低足高位,及时切口换药,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局部伤口清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剧烈
咳嗽,避免腹压增高,术后常规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3天,有效抗生素应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情况给予白蛋白和血浆,认真护理,11例患者于术后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
2结果
11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均达治愈,10例患者术后伤口I期愈合,局部无不良反应,1例拔管后从伤口脑脊液外漏,术后12天渗出停止,伤口愈合,所有病例切口均无感染,切口内未见包块形成,经术后6~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脑脊液
囊肿形成。
3讨论
CSFL是脊柱外科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体会,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用器械取除与硬膜粘连紧密之致压物,(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骨赘、肥厚的黄韧带等)易撕破硬膜引起CSFL。②碎骨折块突入椎管腔可能刺破硬膜,术中复位或取除碎骨片后,由破口处漏出脑脊液,本组中有3例患者属此情况。③医源性因素:经验不足,操作不仔细或对术中困难估计不足等均可造成硬膜损伤,发生CSFL。
预防CSFL的关键:①术前应充分评估致压物与硬膜粘连的程度,准备好必要的手术器械。②术中应保证视野内良好的照明,彻底止血,保持视野清晰,避免误伤硬膜。③仔细分离致压物,切勿使用撕、扯等粗暴动作操作。CSFL术中处理应注意:①若为碎骨片刺破硬膜,应小心仔细处理骨碎片,以免使硬膜损伤加重或损伤神经,可结合术前X线及CT片,MRI等检查充分估计分析,不可盲目使用内固定及撑开器械。②缝合硬膜破裂处,要使用微创缝合线,注意轻柔操作,以防加重损伤。③使用吸引器时应选择带侧孔吸引器,小心吸出积液在清晰视野下修补硬膜,不可吸引力过大,以防将马尾神经吸入造成损伤。④术后正确放置引流,方法为:将引流管的尖端置于骨窗上方的椎板表面,侧孔跨过骨窗,从肌肉内穿过腰背筋膜,从切口侧方的皮肤上引出。
术后处理:①保持头低足高位,防止出现
头痛等低颅压表现。②保持引流通畅。③注意补充电解质,水及蛋白质。④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⑤有效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⑥对于术后CSFL伤口的处理(有资料报告[1])。切口无感染征象,可用明胶海绵块填塞于因脑脊液漏而张开的皮肤切口至皮下,每日更换,至脑脊液漏出明显减小,且切口无明显感染征象后,在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封闭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