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1 21:01:42 来源:www.fx120.net
颅内结核是由体内的原发性结核经血行播散所致,多发性脑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对11例多发性脑结核瘤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10~55岁(平均35.5岁);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行颅脑MRI扫描、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实验(PPD)、脑脊液、胸水、胸部X线检查作出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癫痫和颅内压增高;9例伴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6例出现脑膜刺激征;8例肺部有结核灶(粟粒性肺结核3例,浸润性肺结核5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抗结核治疗后,4例复查MRI,脑实质病灶缩小,水肿减轻或消失。
1.2检查方法
采用GESigna1.5TMR成像系统,扫描序列矢状位FSET1WI、横轴位FSE(T1WI、T2WI)及T2FLAIR、冠状位FSET1WI。选用头线圈,矩阵384×256,层厚6.0mm,层间距2.0mm。均平扫加增强,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0.1mmol/kg,静脉团注。
2MRI表现
脑结核瘤多发散在结节7例,弥漫性点状灶4例,部位比较广泛,从大脑、脑干到小脑均有分布,以幕上为多。病灶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少数于白质区域,分布多散在独立,也有少数聚集成团,大小不等,直径2~15mm。未成熟期2例,成熟期6例,两期混杂同时存在3例。未成熟结核结节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实性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T1WI呈低、等或混杂信号,T2WI呈典型的“环靶征”,中心区为高信号,往外为低信号,外层为高信号,最外层为低信号。增强后结节灶出现明显的环形强化,少数见多个环形强化病灶聚集;环壁厚薄较均匀,厚度约1~4mm;病灶周围水肿带范围或大或小。6例伴局部脑膜强化,3例伴基底池强化。
多发性脑结核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达国家主要累及成人,常伴有免疫缺陷。
孟亚丰等将脑实质结核结节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两类。未成熟型是结核结节的初期表现,为增生性改变,系局限性结核性脑炎转化而成,以炎性渗出为主,病灶内有丰富的炎性细胞而胶原纤维含量较少,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显着强化。当增生性结核结节不能被控制而机体的变态反应较强时,结节中心出现类脂质样干酪物质,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当干酪性物质中央出现不同程度的液化坏死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形成“环靶征”的靶心,增强扫描不强化。干酪样物质外周为炎性肉芽组织,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显着的环形强化,环壁厚薄较均匀,结核结节外围被膜主要以纤维组织为主,间或有钙化,构成病灶最外层,T1WI、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环靶征”表现,病灶由中心向外T2WI信号依次为高信号-低信号-高信号-低信号。
本组11例中,6例出现上述典型的“环靶征”。分析本组病例,结合有关文献,作者认为,多发性脑结核瘤有以下特点:
(1)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本组占85%;
(2)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及癫痫等;
(3)多有颅外结核表现,PPD阳性,脑脊液等检查符合结核;
(4)抗结核治疗均有效;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