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Plummer-Vinson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时间 : 2009-12-01 16:07:33 来源:www.med126.com

[摘要]

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缺铁性贫血中医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症状体征,中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治疗,实验室诊断影像诊断,预防康复,中医疾病诊疗

  疾病名称(英文)irondeficiencyanemia拚音QUETIEXINGPINXUE别名中医:萎黄,黄肿,虚损。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器官、组织中缺乏贮存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铁饱和度均低,在典型的病例中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呈现色素低、细胞小的表现。为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医释名西医病因铁缺乏症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贮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最后才是缺铁性贫血期。铁缺乏的原因不外有铁摄入不足、或需铁量增多,铁的损失过多,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丧失增加等因素。1.摄入不足及需铁量增加:单纯因饮食中缺少铁而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少见的,但可以发生于婴幼儿、青春期男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另外,有一些人长期素食,即使没有失血,也可能发生轻度缺血性贫血,因谷物和蔬菜中的铁含量本来就低,再加上这些食物中的肌醇六磷酸、磷酸、碳酸能使铁变成不溶解的沉淀而不易被吸收,故从食物中摄取的铁,可以少到不够身体所需。2.铁的吸收不良:因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多见于胃肠手术后(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至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3.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但是几次急性大出血也可造成缺铁性贫血。钩虫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食道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胃炎、胃癌、肠癌、痔疮等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膈疝、肠道憩室炎、胃肠道息肉、肠道远端微血管扩张症等,引起的出血在临床上易被忽视。近年发现服用水杨酸盐也是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反复咯血,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此外,反复鼻衄、血红蛋白尿、人工瓣膜机械溶血等使铁丢失,终致贮存铁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供血者如供血时间相隔过短,也常发生缺铁性贫血。4.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及脂肪泄等不仅有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加重了铁的负平衡。5、原因不明的缺铁见于用铁剂口服治疗有效。此种贫血目前尚未找到真正的原因,故称为特发性低色素性贫血。应注意除外早期肿瘤的可能。中医病因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长期慢性肠胃疾患或长期失血、妊娠失养、加之饮食失调、护理不当等所致。1.脾胃虚弱: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平素脾胃虚弱,或七情所伤,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而使脾胃功能减退,影响水谷之精微的吸收致化血无源。2.血证:由于阴虚血热,或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而致长期慢性失血症。3.肾虚精不化血:一为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素虚;一为后天失养,即由于其他脏腑病变,不能将其精气输送至肾而藏之。另外,因房劳过度或烦劳过度也损及肾脏。4.虫积:如钩虫侵入人体引起脾胃受损或虫栖肠中,大量吸收人体精微导致贫血。季节地区人群婴幼儿、青春期男女、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绝经期妇女、长期素食者及胃肠手术后的病人等。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机体对铁的缺乏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贮存铁耗尽,称为缺铁:继之发生红细胞内缺铁,称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后才出现缺铁性贫血。中医病机由各种原因引起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胃不能腐熟,脾不能运化、吸收,导致水谷精微不足,化血无源、出现贫血。中医认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即中焦接受水谷之气与精微物质,变化而赤,造成血液。中焦包括脾胃,两者功能失调,即可影响造血。由于阴虚血热或脾不统血而致崩漏长期不愈,经常反复吐血、便血、咯血、鼻衄等慢性失血症,均可导致血少气衰,出现贫血。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故肾脏虚衰,则精不能化血,而致血虚。肾虚不能主水,则见浮肿,甚则有腹水、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停闭等脾肾两虚的证候。钩虫侵入人体引起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而见腹胀、便溏、恶心呕吐,异嗜等症状,或虫栖肠中,大量吸收人体精微,导致气血虚弱,且由于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故见气血亏虚之象。病理病理生理缺铁性贫血最明显的改变是许多组织中缺少铁。体内铁的分布最早受影响的是骨髓、肝、脾等贮藏铁的器官。组织中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消失,接着幼红细胞中的铁小粒也消失。血清铁浓度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最后出现贫血。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现于晚期缺铁较严重时。作为对贫血的功能代偿,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髓量增多。铁与原叶啉结合形成血红素,铁还在甘氨酸与琥珀璃酸辅酶A缩合成δ-氨基果糖酸中作为一种辅酶。在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由于含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脂类、蛋白质及糖类在幼红细胞内合成的障碍及成熟红细胞内部的缺陷,此类红细胞寿命缩短,易在脾内破坏,补充铁剂可使红细胞寿命恢复正常。体内含铁酶类的缺乏,如横纹肌里的α-甘油磷酸脱氢酶、线粒体酶;中枢神经介质里的单胺氧化酶、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缺乏,使这些酶在肌肉、脑、心、肝、肾脏的活力降低,引起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临床上即出现肌肉疲劳,中枢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障碍也与某些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有关,如恶性贫血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对内因子及胃壁细胞的抗体),对抗胃粘膜细胞,并使之退化。由于胃酸缺乏,即可使恶性贫血并发缺铁性贫血。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辩证要点:
(1)辨病因病位:由脾虚者多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由失血引起者多有呕血、便血、月经过多等病史。由虫积引起者,多有面黄肌瘦、善食易肌或有嗜异表现。由肾虚引起者多有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等,肾阳虚者多见形寒肢冷、腹泻便溏;肾阴虚者可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
(2)辨虚实轻重:缺铁性贫血多属虚症,但由虫积引起者,则为虚中夹实症。病轻者病变损及脾胃,常见食少便溏、腹胀不适、心悸气短、倦怠乏力等症。病重者多损及心肾,出现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阳萎闭经,甚则周身浮肿等症。2.辨证分型:(1)脾虚型:证候:面色萎黄或HUANG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证候分析:本证属脾胃气虚,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虚不运,脾纳呆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食少便溏,气血生化不足,血不上荣于面,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面色萎黄或HUANG白,神疲乏力。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故苔薄腻。气血两虚,故见脉沉细。(2)心脾两虚型:证候:面色苍白或HUANG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证候分析: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则劳伤心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HUANG白,舌淡胖,脉濡细。气虚血衰,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发为血余,营血不足,故见皮毛枯萎之症。(3)脾肾阳虚型: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邪内停故见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脾主四肢、阳气虚弱,不得温煦,故形寒肢冷;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水湿内停,故见男子阳萎,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肾,生髓,藏精,精可化血,故脾肾阳虚,则气虚血少,故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甲淡白,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女子经闭,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4)虫积型:证候: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善食易肌,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薄有奇臭,神疲肢软及其他虫积见证,苔淡薄,脉虚弱。证候分析:本证为脾虚虫积之证,虫积日久,损害脾胃,以致神疲肢软,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异物,善食易肌,脾虚气滞,故腹胀,肠中积热故大便干结有奇臭。脾虚则大便溏薄。西医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一、有引起缺铁的病史,如慢性失血(常见于月经过多、溃疡病、胃肠道肿瘤、钩虫病及痔),吸收障碍(如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术后),营养不良和铁需要量增加(如偏食、妊娠、哺乳及儿童生长期)等。
二、症状
包括贫血及组织缺铁的各种表现,如毛发枯干、平甲、反甲、吞咽疼痛或困难等。
三、血液检查
1.血片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变化不大。
2.血清铁低于9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可达71.6~89.5μmol/L(400~500μg/dl),铁饱和度少于0.15。血清铁蛋白少于15μg/dl。
四、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幼稚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偏蓝。铁粒幼细胞和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如。
五、除外慢性感染和肝、肾疾病所致的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小细胞的表现,MCHC<31%,MCV<80FL,MCH<27pg。
(2)贫血(以海平面计):生后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L;10天~3个月婴儿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3个月~不足6岁<110g/L;16~14岁<120g/L。海拔每增高1000m,血红蛋白升高约4%。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3.血清铁<10.7μmol/L。
4.总铁结合力>60.7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有参考意义,<10%有确诊意义。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铁粒幼细胞<15%。
6.红细胞原卟啉>500μg/L。
7.血清铁蛋白<16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西医诊断依据根据临床上以长期贫血症状为主,可能有反甲的出现。具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如女性多次妊娠以及慢性失血病灶的存在(如月经过多或异常的子宫出血),男性多由于溃疡病等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注意粪便的钩虫卵检查和反复作粪便的潜血试验将有助于诊断。实验室检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铁消失,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增高),诊断一般不难。但确诊后还需进一步追查缺铁的原因。发病①发病缓慢;②通过病因调查一般约80%的病例可追及缺铁原因;③除一般贫血症状外,严重而长期患者可有一些特殊表现,如眼部病变、脑部水肿、口腔炎、反甲征及吞咽困难综合征等;④对铁剂治疗有良好反应。病史症状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和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体征(一)贫血本身的表现:
1.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2.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3.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的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和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组织缺氧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发生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二)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类的功能紊乱所引起。疲乏、烦躁和头痛等在缺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这些症状在贮存铁已消失而贫血尚未出现时即可出现,因此有可能这些症状与贫血关系不大,而是因组织中缺少含铁的酶或含铁的蛋白质(除去血红蛋白)而发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
消化道粘膜病变: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皱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属缺乏所致。舌炎、吞咽困难、口痛同时存在者,称为Plummer-Vinson综合征或Paterson-Kel1y综合征,这种症状的发生大概与咽喉部粘膜萎缩,在环状软骨后引起蹼样组织的形成,同时有食道上段的痉挛有关。该综合征在国内少见。缺铁性贫血患者约有1/2的病例由于胃粘膜功能降低招致胃酸分泌缺乏,有时可发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暖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一些缺铁患者有异食痹,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浆糊、石灰、生米等怪痹。
外胚叶组织病变: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干燥,脱落。主要由于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皮肤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同时伴有胱氨酸缺乏所致。
贫血严重者,除面色晃白或苍黄外,皮肤常有微肿,这在严重钩虫病患者多见,农村称为“黄胖病”。有些儿童患者甚至表现发育障碍,这与营养不良、寄生虫病造成的缺铁与铁蛋白质都有关。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体检贫血貌、反甲,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皱裂等,部分患者有异食痹和轻度脾肿大。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一)铁动力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浆59Fe半清除时间加速;血浆铁转换率大多正常,也可加速;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利用率正常或轻度增加。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血浆铁的浓度降低,表明在缺铁性贫血时,也有部分红细胞无效生成。(二)铁耐量试验: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小剂量铁后,血清铁浓度迅速上升,可达53.7~71.6μmol/L(300~400μg/100m1)持续2~3小时。在非缺铁性贫血或正常人中血清铁的上升较慢,浓度较低,下降较快或呈平坦的曲线。近年用放射性铁59Fe作试验,测定血清的放射计数,方法更加简便。(三)红细胞生存时间:用DF32P或Ashby测定法,显示缺铁性贫血时的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至46~85天(正常120天)。(四)胃液分析:常见有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即使用组织胺法也有1/4~1/2的患者无反应,贫血可致胃粘膜病变,而发生胃酸缺乏,也可能先有慢性胃炎,引起胃酸缺乏,然后导致缺铁性贫血。血液血液:轻症患者可无贫血或轻度贫血而不引起注意;严重的可引起典型的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低至60―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5%―30%,红细胞大小不匀,小者居多,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婴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计数可减低。红细胞生存期可略缩短。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幼红细胞胞质常减少:体积小,边缘不整齐,血红蛋白量减少。骨髓铁染色含铁血黄素颗粒阴性,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浓度低于10.74mmol/L(60mg/dl),总铁结合力高于64.5mmol/L(360mg/dl),血清铁饱和度低于15%;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2―20μg/L,伴有感染时低于50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高于0.90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高于1.08μmol/L(60μg/dl全血),红细胞游高原卟啉与血红蛋白比值高于4.5μg/g。以??Fe作铁动力学检查示铁从血浆中的清除率加速,铁利用率轻度增高或正常。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但骨髓增生程度与贫血程度缺乏呈明显的平行关系。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在缺铁和贫血较重的病例中幼红细胞胞浆较少,胞浆迟迟不能血红蛋白化,体积较小,边缘不规则,核染色质致密,早幼红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而晚幼红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多无明显变化。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查骨髓,可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这就是骨髓铁染色。检查铁粒幼细胞和细胞外铁颗粒是诊断缺铁较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因为缺铁的最早变化是骨髓铁消失,但在缺铁较轻的未经治疗的早期病例中,这种铁小粒不一定完全消失。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内含铁血黄素阴性,极少找到铁粒幼细胞(正常人20%~90%左右的幼红细胞中,可见到1~5个铁小粒)。西医鉴别诊断1.慢性感染性贫血:多为正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偶见低色素小细性贫血。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降低,但骨髓铁可正常或增多,骨髓幼粒细胞常有中毒性改变。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利用率减少及红细胞的破坏增多造成的。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由于血红素在幼红细胞线粒体内的合成发生障碍,引起铁失利用性贫血。外周血片上可见双型性贫血表现(有的红细胞为正色素性,有的为低色素性),血清铁升高,总铁结合力下降,铁饱和度增高,骨髓内细胞夕)铁增力。,铁粒幼细胞特别是出现环状铁粒幼细胞。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一种类型。由于体内维生素B6代谢异常,铁失利用,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致。多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和骨髓铁均增高,色氨酸代谢异常,用维生素B6治疗有一定疗效。
3.地中海贫血:本病亦为低色素性贫血,但有明显的家族史,除贫血症状外,具有特殊面容,可出现黄疸、脾大,血片上见较多靶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达5%以上,血清铁及骨髓铁均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常,HBF及HBA2均升高,而缺铁性贫血HBF1E常HbA2反而减少。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一)治愈
1.临床:贫血症状消失。
2.血象:WBC,pt正常。Hb:男>130g/L,女>120g/L[或RBC男>0.45×1O12/L(450万/mm3),女>0.4×1O12/L(400万/mm3)].
3.血浆铁>1.43μmol/L(80mg%)。
4.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正常。
(二)基本治愈
1.临床:贫血症状消失。
2.血象:WBC,pt正常。Hb:男>110g/L(11g%),女>100g/L(10g%)。
(三)明显进步
1.临床症状改善。
2.血象:Hb比治疗前增加30g/L(3g%)以上,但未达基本治愈标准。WBC,pt正常。
(四)无效
经充分治疗,临床症状、血象无改善。

[附]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①临床贫血症状消失。②血象: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男性>130g/L,女性>120g/L,或红细胞数男性>4.5×1012/L,女性>4.O×1012/L。③血清铁>14.32μmol/L,骨髓细胞内外铁含量正常。
2.基本治愈:①临床贫血症状消失。②血象: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男性>110g/L,女性>100g/L。
3.明显好转:①临床症状改善。②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增加30g/L,但未达治愈标准,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4.无效:经充分治疗,临床症状、血象无改善。预后缺铁性贫血一般预后良好,,如经过适当治疗,可以达到完全治愈。并发症一、出血,如消化性溃疡。
二、月经过多可有痛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等。西医治疗1.去除病因去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较治疗贫血更为重要。例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出血,请妇产科协助解决月经多以及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做好计划生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食物。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这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最常用者为硫酸亚铁片每片0.3g,每0.1g含元素铁20~37mg(参见硫酸亚铁中含结晶水多少而定)0.2g或0.3g,每日3次。左旋糖酐铁,每片含元素铁25mg。富马酸铁片,每片0.2g,含元素铁65mg。此外尚有乳酸亚铁,10%枸橼酸铁胺溶液,每次10m1,日服3次,在众多的口服铁剂中以硫酸亚铁疗效较好、安全,且价格低廉。作为成人治疗每日给元素铁100~200mg即够,儿童用成人量的一半。于进食时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少数患者(约1/10)服药后可以感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恶心、呕吐,遇这种情况可暂停药数天,待症状消失后,重新开始治疗。最近有进口的口服铁剂力蜚能胶囊(Niferex),是低分子多糖和铁的复合物,每个胶囊含元素铁150mg,其效果与硫酸亚铁片相当,由于其不含游离铁离子,无胃肠道副作用,但价格昂贵。
口服铁剂注意事项:①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②饭后服用,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③同时服维生素C100mg,一日3次;1%稀盐酸10~20滴,稀释后服,一日3次,可促进铁的吸收。④服药1小时左右,禁喝茶及咖啡等。⑤如因并发症需要服四环素时,应暂停服铁剂,因两者有互相阻碍吸收的作用。⑥如有溃疡病并用抗酸剂时,需与铁剂错开时间服用。⑦服铁剂后可出现黑便,应先说明,以免患者担心。
如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而明显的出血已停止,则口服铁盐对一般病例见效颇速。口服铁剂4~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最高峰(4%~15%),以后逐渐下降,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一般在治疗开始1周以后开始上升,2周间血红蛋白平均每天上升1.6g/L,贫血可在2个月阶恢复。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要继续服药4~6个月,甚至1年,以补充贮存铁,如果口服铁剂3~4周无效,可考虑以下因素:①诊断错误。②未按医嘱服药或剂量不足。③胃肠功能紊乱。④持续出血。⑤存在干扰铁利用的因素,如炎症、肿瘤、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⑥同时伴有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口服铁剂有消化道反应者,可服温胆汤、二陈汤、旋复代赭汤、六君子汤等。
(2)注射铁剂:缺铁性贫血也可用铁注射治疗,但注射铁剂毒性反应较多,有时甚至可以发生致命的过敏反应,且注射治疗既不方便,又不经济,故凡是可以采用口服治疗的,就不应用铁注射治疗。注射铁剂的应用指标如下:①口服铁剂消化道反应严重,不能耐受者。②原有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倾倒综合征)或妊娠时有持续呕吐等情况,口服铁盐后症状加重者。③妊娠晚期贫血严重,需要迅速纠正缺铁,并防止胎儿发生缺铁性贫血者。④慢性失血得不到有效控制,失血量超过肠道的铁吸收量。
常用的注射用铁剂有右旋糖酐铁,是氢氧化高铁与高分子葡萄糖的复合物,1ml含25mg元素铁,供肌注用,注射后72小时吸收50%~65%左右。山梨醇铁是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每毫升含铁50mg,肌注后吸收较快,24小时可吸收85%,25%从尿中排出,每日用量不超过100mg,铁剂注射后5%患者有头痛、头晕、面部潮红、肌肉关节疼痛等反应。局部可有疼痛、淋巴结肿痛反应。注射铁的用量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如以15g%为正常血红蛋自浓度,患者每100ml所缺血红蛋白为(15-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每1000ml(1L)血液中所缺血红蛋白为10g(15-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每克血红蛋白含铁3.4mg,每升血液缺铁量为10×(15-患者血红蛋白×3.4),人体血容量为体重(kg)×0.065L,可简化为以下公式:(150-患者HBg/L)×10×3.4×体重(kg)×0.065即(150-患者HBg/L)×体重(kg)×2.2。
为补充贮备铁,可在上述结果中再加50%(即乘1.5)则为:(150-患者HBg/L)×体重(kg)×3.3,即为所需补充铁的毫克数。
此外,亦可用含糖氧化铁,复方卡古地铁。
3.辅助治疗
(1)输血或输入红细胞,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输血,仅适用于严重病例,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症状明显者。心功能不全者则宜少量而多次输血(100m1/次),或仅输红细胞。
(2)缺铁患者往往伴有维生素E的缺乏,因此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维生素E。
(3)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健康。中医治疗(1)脾虚型: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炙甘草、当归、炙鸡内金、六曲、木香、砂仁、黄芪等。方中以党参甘温,入脾肺二经,补气健脾,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益胃和中,茯苓甘淡而平,渗湿健脾,助白术使湿从小便而去,加强健脾除湿之功,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半夏燥湿化痰;木香、砂仁理气醒脾。黄芪当归为当归补血汤,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根据“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的道理,方中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固护肌表,以防气脱,补益中焦,资助化源,取其“阳生阴长”益气而生血,当归养血和营,使气有所附,气旺血生。炙鸡内金,六曲消食健脾。全方共奏补气生血,健脾燥湿助运之功效。
(2)心脾两虚型: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陈皮、炒枣仁、炙甘草、大枣等。本方重在益气生血,以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化生气血;酸枣仁、当归、熟地补血和营,养心安神;白术、陈皮健脾理气,以防滋腻滞气,大枣健脾和胃,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3)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用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药用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附子、大腹皮、厚朴、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鹿角胶、当归。若腹泻严重加炒山药、炒扁豆以健脾温肾补中,水肿明显者力。猪苓、泽泻以利水消肿。方中以黄芪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利湿,使水湿小便而去,附子、肉桂、补骨脂、菟丝子、鹿角胶温补肾阳;大腹皮、厚朴行气利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脾肾,行气利水之功效。
(4)虫积型:治法:杀虫消积。
方药:用化虫丸或榧子杀虫丸加减。药用榧子、槟榔、苦楝子皮,红藤、百部、雄黄、大蒜(取汁)。方中榧子、槟榔、苦楝子皮、百部、雄黄、大蒜均有杀虫之功效,槟榔、红藤理气、化瘀、止痛。
一般若患者全身情况差,则宜先补益气血,纠正贫血,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驱虫,驱虫后,贫血仍显著者,亦应给予积极治疗。中药(1)小温中丸苍术、川芎、香附、六曲、针砂醋煅。每次1.5~3g,每日3次。
(2)代术丸绿矾、苍术、六曲。每次1.5g,每日3次。
(3)降矾丸0厚朴、苍术、陈皮、甘草、绿矾、大枣。每次1.5~3g,每日3次。
(4)枣矾丸绿矾6g,研细加入大枣10枚去皮核的枣泥中,捣匀,捻成40丸。每服1丸,每天2次,20天为1疗程。
(5)煅绿矾炒黄豆,以1:2研细未,枣汤泛丸,每服9g,每日2次。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效果良好,但其消化道副作用较重,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坚持治疗,而注射用铁剂反应较多,所以寻求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很有必要。治疗方法或以西药治疗为主,用中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以消除或减弱西药的副作用,或以中药皂矾、绿矾、醋煅针砂等含铁中药加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治疗为主。有些患者中西药铁剂均不能使用,则纯用中药根据辨证施治补脾肾、益气血的原则治疗亦可取效。护理康复预防注意小儿喂养、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纠正偏食习惯,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各种原发病。要加强宣传和切实贯彻计划生育,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g,加强孕妇及乳母的保健,多吃含铁丰富的新鲜蔬菜。对献血员要注意补充铁剂。在钩虫流行区要大力开展消灭寄生虫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同时需给予口服铁剂,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对胃切除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也需要及时补充铁剂。
大多数缺铁性贫血病例均可检查出病因,少数病例原发病比较隐蔽,应持续观察,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只有明确病因后,彻底根治原发病,同时进食含铁丰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C的食物,配合铁剂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约有33%的病人铁剂治疗后,相隔一段时间可能复发,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未坚持服药,部分患者则因疾病再发。历史考证...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相似的文章

更多>>

Plummer-Vinson综合征疾病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X线检查:如疑有蹼,需依靠荧光电影检查,常在上食管侧位前壁发现偏心性,宽度不足2mm的蹼。 胃镜 检查:可发现光滑的,有色的隔膜状孔,有偏心的开口,...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