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肉毒中毒

中华网

时间 : 2009-12-01 02:50:41 来源:news.china.com

[摘要]


我国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2001-12-2010:24:48 

  新华网上海12月20日电(记者张学全)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的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目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施玉梁、副研究员王中峰对记者说,新近新疆发生一起误食一罐带菌豆豉造成一人死亡、11人严重中毒的事故,其罪魁祸首是"陌生"杀手――肉毒杆菌。    施玉梁说,由梭状肉毒芽孢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迄今最毒的致死毒素。据推算,对一个成人的致死量仅需一亿分之七克。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7种不同免疫型的肉毒杆菌毒素。肉毒中毒的途径一是经"口",误食污染过的任何入"口"的食品;另外是通过呼吸道,最后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据施玉梁介绍,中科院在上海的科研人员其实早就在开展有关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上海研究人员在广泛药物筛选中发现:驱蛔虫中药的有效活性成份―-川楝素有意想不到的抗肉毒作用,并优于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抗肉毒的任何治疗药物。    施玉梁说,川楝素可使注射了数倍致死剂量肉毒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家兔、猴等存活下来。研究人员在用肉毒的攻击目标--神经肌肉接头离体标本所做的实验中还发现,川楝素可以把肉毒的毒性降低几个数量级。    近年来,以施玉梁为首的研究组对川楝素及其抗肉毒效应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如他们发现的川楝素抗肉毒的作用部位就在肉毒中毒的作用位点--神经突触的递质释放环节。又如,他们发现的川楝素对甲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为其抗肉毒效应提供了新的解释,等等。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如《科学通报》、美国《神经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些成果表明,我国抗肉毒药物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究结果显示:梭状肉毒芽孢杆菌在自然界有极强生命力,它在干燥空气、土壤中亦可长期存活,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小孢子,一旦进入密封的容器内,加上遇到食品(如牛奶、豆豉、肉汤、饭店泔脚等),就会"毒性大发"。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青海、新疆、陕西等地都发现过误食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而集体中毒的事件,死亡率极高。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惕"。施玉梁一再提醒。    施玉梁表示,为了更好救治肉毒中毒病人,他们的课题组将抓紧对川楝素进行化学改造和深入的实验研究,以使这一新药早日造福人类。


中华网新闻专题推荐――・阿富汗与周边国家・IT也疯狂(爆笑集锦)・全程报道打捞库尔斯克潜艇・关注日本借反恐派兵海外・以巴冲突升级面临失控危险・时事漫画精彩推荐(多幅)・关注中梵关系发展进程・关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目击外星人和UFO
相关报道本栏更多内容南海发现巨大天然气田储量4万至6万亿立方(图)(2006-06-1611:14:23)
河南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缅甸妇女非法嫁入当地(2006-06-1611:08:51)
马来西亚美容界女强人李如云在江西身亡(组图)(2006-06-1611:08:09)
李如云:马来西亚美容界的传奇名女人(组图)(2006-06-1611:07:55)
武汉火车轿车相撞3人重伤轿车面目全非(组图)(2006-06-1610:00:23)
谢长廷参选台北市选战呈现郝谢宋格局(图)(2006-06-1609:29:08)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华网”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肉毒中毒疾病

1.病原学检查 将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加热煮沸20min后,接种血琼脂作厌氧菌培养,检出致病菌,对创伤型肉毒中毒,在血清中找到毒素或从伤口处分离并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出肉毒杆菌可明确诊断.婴儿型肉毒中毒需与脓毒...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