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晒伤

夏日拯救晒伤肌肤看MM们的新招|28商机网

时间 : 2009-12-01 02:58:39 来源:www.28.com

[摘要]

夏日里 时尚MM如何拯救晒伤的肌肤-美白面膜,保湿面膜

聚集时尚颠覆潮流大秀特色美味难挡演绎缤纷炫酷生活彰显健康生活理念

大楼电梯里,一群刚刚从外面回来的漂亮女生,面对镜子简直不敢相信,太阳竟有这么毒,晒得自己脸上红里透着黑,有的红彤彤一片,有的地方开始掉皮,有的起了好多小疱疱。晒伤了,过敏了,该怎么办?

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长时间暴晒于日光下的皮肤,被日光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发生急性光毒性反应,于3~6小时后暴晒部位出现潮红、肿胀、灼痛,严重者出现水泡,甚至糜烂,这就是皮肤晒伤了。若暴晒面积广泛,可伴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甚至心悸、谵语或休克。

【应急处理】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张鹏主任介绍,轻度晒伤,即皮肤潮红、轻度肿胀时,可用自来水或茶水、芦荟汁、黄瓜汁等冷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3~4次以上,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或1%氢化可的松乳液外涂。

在海边游泳晒伤后,一定要用冷水将皮肤彻底清洗干净,因为海水的盐分会刺激皮肤,加重晒伤。

需要注意的是,晒伤后不要马上用热水洗脸或洗澡,要等皮温降至正常后再洗。也不要使用任何化妆品,因晒伤后皮肤已经发炎,再涂上化妆品,会使皮肤再受刺激,加重晒伤。

严重晒伤,即皮肤红肿严重、起水泡或伴有全身症状时,应持续性冷湿敷,还应特别避免摩擦使皮肤或水泡破裂,然后立即去医院就诊。

【后期护理】

晒伤后常常会引起色斑雀斑及肤色变黑现象,需要补充维生素C,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并有助于将已生成的色素还原成无色。因此,要多食一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选择具有高度美白效果的护肤品。使用美白面膜并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美容顾问朱桂霞介绍,晒伤的肌肤还须及时补水,多喝凉开水或矿泉水。使用外敷法补水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专业的保湿面膜,最好是线性天然性质的;二是给皮肤喝奶――将面部用流水洗净后涂上温和的保湿水,然后用化妆棉将冰酸奶或冰牛奶敷于面部,10~15分钟后洗净,再抹保湿水、眼霜。还可在晒伤部位涂上眼霜。洁面时还可将芦荟汁或柠檬汁滴入干净的凉水里,但她不主张将未稀释的芦荟汁、柠檬汁等果汁敷于面部,因为这样会对皮肤造成更大的刺激。

【预防措施】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外出时可抹一些防晒霜(防晒系数在15~30之间的防晒霜可以起到防护紫外线UVA和UVB的作用)。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

室内工作者应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能力。对日光感受性较强者,应避免烈日下暴晒。外出应撑伞,戴宽边帽,着长衫长裤。

野外作业者,在烈日下工作时间不要太长,最好避免日光照射最强的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在户外工作。暴晒前15分钟搽遮光剂,如5%对氨基苯甲酸酒精,5%氧化钛乳剂等。但没有一个产品是绝对防晒的。

夏日还须防过敏

武汉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刘道忠介绍,日晒伤往往易与外源性光敏性皮炎相混淆,并可能同时发生,但发生机理不一样。

外源性光敏性皮炎是因皮肤接触光感性物质所致,如化妆品、食物(如马齿苋、芹菜等),或某些光感性药物(如磺胺类),这些物质是紫外线的光敏剂。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出现皮肤的一种炎性反应,通常1~2天后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伸侧发生皮损,表现为小丘疹、小水泡、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

【防护要点】尽量避免接触光感性物质,夏季要注意防光,每天的9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穿长袖衣、戴宽檐帽、打遮阳伞、另外可用各种防晒霜。一旦发生皮疹,可外用炉甘石搽剂或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最好去看皮肤科医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夏日拯救晒伤肌肤...”相似的文章

更多>>

晒伤疾病

皮肤检查可见在被照射皮肤出现边界明显的红斑,严重者可出现水肿,12—24小时达到高峰,并伴有局部灼痛或刺痛,有的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