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1 01:13:33 来源:www.xywy.com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本病的病原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本病的病原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经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以少量内毒素注射于人或家兔静脉内,可引起寒战,发热不适和白细胞减少,这些现象和伤寒病人的表现极相类似。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并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及“H”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亦可用以制做伤寒菌苗供预防接种。“Vi”抗原见于新分离(特别是从病人血液分离)的菌株能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能和吞噬功能,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但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较低且为时甚短;当病原菌从人体中清除后,“Vi”抗体滴度迅速下降。“Vi”抗体的检出虽对本病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但却有助于发现带菌者。含有“Vi”抗原的伤寒杆菌可被特异的噬菌体裂解。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
打印本页发布者的其他文章加入我的收藏推荐给好友相关点击:相关资讯相关问题相关疾病更多查看全部关于此文章的信息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