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22:45:55 来源:www.qlxxw.cn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皮肤性病科)是念珠菌引起皮肤、粘膜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珠菌在正常情况下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口腔、胃肠道、阴道粘膜及皮肤上,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或机体发生菌群失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皮肤性病科)是念珠菌引起皮肤、粘膜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珠菌在正常情况下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口腔、胃肠道、阴道粘膜及皮肤上,当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或机体发生菌群失调时,即易繁殖致病,故称为条件致病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婴儿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糠尿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等均易诱发本病。
症状表现:1.皮肤念珠菌病(1)擦烂型念珠菌病: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臀部、指间等处皮肤发生边界清楚的红斑,表现浸渍糜烂,或有微小水、脓。(2)念珠菌性甲沟炎、甲病:甲周红肿,但不化脓。甲板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可有白斑或棕黑色,但仍有光泽。(3)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常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长期腹泻的婴儿。皮损为密集针头至绿豆大的红色丘疹或互相融合成大片状,可有糜烂渗出,皱褶部位多见。2.粘膜念珠菌病(1)口腔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易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的患者。口腔粘膜、舌面覆盖片状白膜。(2)念珠菌性阴道炎:好发于糠尿病及妊娠妇女。阴道粘膜覆盖白色薄膜,白色增多呈豆腐渣样,自觉剧烈瘙痒。(3)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常与性接触传染有关,在龟头及冠状沟和包皮内侧有针头或粟粒大的丘疹或小脓,可发展为糜烂,表面附着较多的白色乳酪状膜,搔痒剧烈。(4)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角潮红、糜烂、皲裂。
诊断依据:1.易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2.各临床类型之临床表现、皮损特征;3.皮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可见孢子及假菌丝,念珠菌培养阳性(3次以上且是同一菌种)。
治疗:治疗原则1.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为主;2.必要时内服系统抗真菌药;3.积极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因。用药原则1.对于局限于皮肤、粘膜部位的念珠菌病以外用疗法为主;(1)皮肤、龟头念珠菌病外用咪唑类霜剂;(2)口疮可选用克酶唑或制酶菌素片含化,外涂1%龙胆紫或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3)阴道含珠菌病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再放入抗真菌栓剂。2.对于顽固、反复发作的局部感染或伴有系统性感染者,可内服系统抗真菌药氟康唑或斯皮仁诺等;3.如合并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要一同治疗。
预防常识:积极医治原发病和并发症,如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避免滥用。对长期应用此类药物者,应密切观察,保持口腔卫生,皮肤皱褶处应保持乾燥。经常从事洗涤或浸泡双手的工作者,要注意指间皱襞及甲床甲沟的变化,及早检查及处理。
齐鲁信息网健康知识频道欢迎您
[标签: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打印][关闭]上一篇:荨麻疹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