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0:58:12 来源:www.med66.com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又名Rothmann-Makai综合征。1984年Rothmann首次报告,1928年Makai命名皮下脂质肉芽肿病为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罕见,主要发生于儿童。有认为其是结节性脂膜炎的一型。
【诊断】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好发于儿童,结节散在,消退后无萎缩和凹陷,无全身症状。
【治疗措施】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有自愈倾向,急性发作时治疗方案可参照结节性脂膜炎。
【病因学】
虽有作者认为外伤或血管的损伤与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发病有关,但这可能仅为诱因,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病理改变】
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脂肪小叶的急性炎症。有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并有嗜中性粒细胞、组织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由于脂肪细胞大多坏死,组织内可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壁为结缔组织,内有钙盐沉着。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结节或斑块。结节通常为0.5―3cm大小,但大者也可达10―15cm.质较硬,表面皮色呈淡红色或政治家皮色。主观感觉缺如,仅具轻压痛。结节数目不等,散在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其中以发生于大腿伸侧者更为常见。结节持续6个月至1年后逐渐隐退,且不留萎缩和凹陷。少数病例的结节可持续数年。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