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病例肝脾肿大干燥综合症误诊为癌日期时间:09-07-1111:21:45浏览数:【主要病症】患者刘某某,女性,58岁,安徽太和县人主因多发龋齿15年,反复腹胀6年,口干、眼干1年余收入院治疗。患者15年前曾发生多发龋齿,未予特殊重视。10年前开始发生反复腹胀,至省级大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肝大,怀疑为“肝癌”,行手术切除肝右叶,术后病理诊为“坏死性肝硬变”,除外“肝癌”。8年前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最低为:WBC:1.9*109,PLT:1.8*109,经检查:脾脏明显增大,故行脾切除术。后几年间仍有反复腹胀、腹泻,偶有便秘,曾按“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效果不佳,后听熟人说我院中医较好,遂来我院就诊。在接诊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患者不停的打嗝,而且有一股呛人的异味。但是给我们第一印象的却是她的牙齿几乎全是义齿,张口后发现舌质发红,舌苔很少。追问患者是否经常口眼干燥?患者想了一下回答说,从43岁开始就已经出现口干舌燥,后来牙齿渐渐的变黑,还一块一块的往下掉,没有几年就全掉光了。到现在已经15年了。【入院查体】身体
消瘦,面色无华,口腔牙齿均为义齿,舌质淡红,少苔,舌体有裂痕,双手掌潮红,腹部多发手术疤痕,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肝左叶切除术后 3.脾切除术后 【临床治疗】患者口干咽燥,目干涩、少泪,视物灰蒙,头晕
耳鸣,牙齿全部脱落为义齿,鼻干,声音嘶哑,干咳少痰,五心
烦热。舌质红少苔,有少量裂纹,脉弦。中医辨证为:素体阴虚,致阴液耗损。口为脾窍,涎为脾液,脾胃之阴不足,今夜不能上承,予以患者口干咽燥,饮不解渴。目、鼻为肝肾之窍,肝
肾阴虚,精血不能上荣,则目干涩灰蒙,头晕耳鸣。齿为骨之余,肾阴亏虚可齿松易脱。肺阴不足,肺气失宣,可见鼻干、干咳少痰。患者五心烦热,舌脉均为阴虚内热之象。入院后考虑患者患病已久,并多次手术,而且口干、眼干症状突出,并常有泛酸、
嗳气症状,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肝气郁结,脾胃不和,中药处方养阴健脾行气和胃,并对症应用人工泪液滴眼,生理盐水滴鼻,并每周行腮腺注射活血药物。经过一系列治疗,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明显缓解。多年的腹胀、嗳气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复查血沉、免疫球蛋白、补体恢复正常,出院。至今2年无复发。点评:干燥综合征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有多系统受累,属弥漫性的结缔组织病。本病起病隐袭,临床症状多样。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以口、眼干燥为早期症状,但部分患者以某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本例患者属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病不仅可以表现口干、眼干、腮腺肿大,牙齿多发龋齿症状,还可以累及肝脏、消化系统、肾脏、肺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如若首先以内脏起病为首发表现,而无口干、眼干、腮腺肿大,牙齿多发龋齿症状,则非常容易误诊,本例患者即是这种情况。先是以肝脏病变为表现,而切除部分肝脏;后出现顽固性血象三系减少,而切除脾脏。来我院后经过详细追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好转。干燥综合征早期多口干、面红,若治疗及时,易于向愈,若病情迁延,阴损及养,往往虚实夹杂,阴阳俱虚,治疗较为棘手,则病情迁延。此患者有20余年病史,患病已久,且经历过多次大手术,伤及正气,故阴阳俱虚,故不易调理。而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有协助中药作用,并防病变进展致肝、肺部进一步损伤。但如若单纯应用激素治疗,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故两者结合,可起到相互取长补短作用,达到最快副作用最小的效果。上一篇:
下一篇:相关内容特色疗法康复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