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脾破裂

脾破裂手助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

时间 : 2009-11-30 21:17:33 来源:www.endoscopy.com.cn

[摘要]

脾破裂手助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日期:2008-10-27 来源:腹腔镜外科杂志 点击:620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在脾破裂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用手助腹腔镜技术为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结果:1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失血110ml,平均住院6.5d。结论:手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无脑、胸损伤,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关键字:腹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在脾破裂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用手助腹腔镜技术为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结果:1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失血110ml,平均住院6.5d。结论:手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无脑、胸损伤,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

【关键词】脾破裂手助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术

  Theapplicationofhandassistedlaparoscopicsurgeryinsplenicrupture

  DINGShengwen,XIEJian,YINRongnuan,etal.

  Dept.ofSecondSurgeryofChangpingHospital,Dongguan52357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ofhandassistedlaparoscopicsurgery(HALS)techniqueinsplenicrupture.Methods:TheclinicaldataoffifteencasesofspleenruptureunderwentsplenectomywithHALSwasanalyzed.Results:FourteencasesweresuccessfullyaccomplishedunderHALS,onecasewasconvertedtoopensurgeryforhemorrheaduringthesurgery.Theaverageoperativetime,bleedingvolumeandaveragehospitalizationwere105min,110mland6.5d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methodofusinghandassistedlaparoscopicsurgerytechniquetotreattraumaticsplenicruptureisfeasible,especiallyforthepatientswithnormalhaemodynamics,butwithoutcerebralandthoracictrauma.

【Keywords】Splenicrupture;Handassistedlaparoscopicsurgery;Splenectomy

手助腹腔镜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腹腔镜手术。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院为1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成功实施了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18~45岁,平均29.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24h,均为闭合性损伤,查体示P80~110次/min,Bp90/60~130/70mmHg。腹部检查示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存在,左季肋部脾区压痛阳性,腹部均能抽出不凝血,腹部CT、B超检查示:脾破裂。Hb8~10g/L,HCT0.26~0.33L/L,RBC2.6×1012/L~3.7×1012/L,均排除头、胸部损伤。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参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脾损伤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2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左侧抬高45°,头高脚低位,术者立于患者右侧,扶镜者立于术者右下,脐下缘作1c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置入10mmTrocar,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见腹腔积血,左上腹脾区大量血凝块,肝表面无破裂,局部无血块。在左上腹肋缘下做5~6cm切口,切开鞘膜钝性分离肌层进入腹腔,切口上下用10号线全层缝合,并套入导尿管,经此切口快速清除腹腔积血。左手经切口进入腹腔并带入纱布垫1块,抽紧缝线,用血管钳夹紧,使切口不漏气,建立气腹,在左锁骨中线肋弓下穿刺10mmTrocar为主操作孔,纱布覆盖结肠及以下肠管。左手在腹腔内控制脾蒂,抬起脾下极,显露脾结肠韧带,血管双极电凝靠近脾脏电钩离断,脾脏牵向内侧,在手指指引下用电钩分离脾肾、脾膈韧带。用手指分离脾蒂与胰尾,脾蒂血管近端上双重钛夹钳闭,靠近脾脏双极电凝并离断,由下向上分次进行。同法处理脾胃韧带,完成脾切除术。脾脏从左上腹切口取出,吸净腹腔积血,取出纱布,局部冲洗,检查无出血后、从左肋弓下穿刺孔引入腹腔引流管,拔出套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2结果

14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因出血凶猛,血压下降,中转开腹。腹腔出血1000~2450ml,平均1550ml,平均手术时间105(85~200)min,术中平均失血110(90~450)ml,平均住院6.5(5~7)d,无死亡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恢复良好。

  3讨论

1992年Delaitre等[1]施行了第一例腹腔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并取得成功,2001年Ren等[2]报道了1例脾破裂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1994年以来国内许红兵等[3]、胡三元等[4]、王跃东等[5]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脾脏手术,但主要是行非创伤性脾脏手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复杂,有一定难度,对医师的要求较高,更换器械频繁,其主要并发症是术中出血,也是脾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

脾破裂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较常见,脾破裂时出血凶猛。脾脏血供主要有两套通路: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形成的通路,正常情况下脾动静脉血流为主体,而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形成的通路血流量较少,控制了脾蒂就等于几乎控制了出入脾的全部血流。脾动静脉走行与胰腺,尤其脾蒂与胰尾关系密切,脾破裂脾门周围血肿时,腹腔镜难以分离脾蒂及控制出血。脾脏较脆、牵拉显露脾脏时,有可能撕裂,加重脾损伤、出血,在没有控制出血的情况下,腹腔镜视野不清,处理脾周韧带、脾蒂血管困难,使腹腔镜技术在脾破裂中难以推广应用。

手助式腹腔镜是在进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术者的一只手经腹壁切口特殊装置进入腹腔协助完成手术,发挥了外科医师手的灵巧、触觉和应变能力,可快速控制脾蒂而控制出血,并有助于显露术野,协助组织分离,辨别组织器官。术中处理的关键是控制出血及处理脾蒂血管。此术式的优点是:(1)左上腹肋缘下斜切口便于延长扩大中转开腹,距离脾蒂近,控制出血方便,切口上下缝合用10号线,手进入腹腔控制漏气不需特殊器具,可节约费用,并可通过此小切口快速清除积血及血块,也便于取出脾脏;(2)充分发挥手的灵巧及应变能力,控制脾蒂有利于在手的指引下处理脾动静脉,分离胰尾避免损伤;(3)使复杂的腹腔镜手术变得简单,腹腔内操作像开腹手术一样应用自如;(4)将开腹手术的简便与微创手术的优点有机结合,将二者的缺点减到最小,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与并发症的发生;(5)简化操作,降低了手术风险。手助腹腔镜技术减少了外科医师的学习弯路,使腹腔镜技术简便、安全、经济。可适用于无胸部、脑部损伤,经补液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有脾切除指征的患者。手术应将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严格选择合适病例,使此项技术稳步安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DelaitreB,MaignienB,LcardP.Laparoscopicsplenectomy[J].BrJSurg,1992,79(12):13331334.

  [2]RenCJ,SalkyB,ReinerM.Handassistedlaparoscopicsplenectomyforrupturedspleen[J].SurgEndosc,2001,15(3):324.

  [3]许红兵,郑方,李虎城,等.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附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5):313314.

  [4]胡三元,张光永,亓玉忠,等.腹腔镜脾切除术43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109110.



加入MedChina网摘作者:丁胜文=评论=暂无评论...发表评论:发表人:内 容:验证码:9286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脾破裂手助腹腔镜...”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脾破裂疾病

(一)腹腔灌洗: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对损伤脏器不能特异定位,也不能说明损伤的程度,同时存在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B型超声: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较常用,能显示...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