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时间 : 2009-11-30 18:25:08 来源:www.19999.cn

[摘要]

目的 分析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将105例符合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2-R)的病人作为病人组,54名正常练功者为对照组,对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的对照分析。结果 97%的病人和9 ...

目的 分析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将105例符合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CCMD-2-R)的病人作为病人组,54名正常练功者为对照组,对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的对照分析。结果 97%的病人和98%的正常练功者相信气功具有神奇的功效。病人组主要为内向型性格(58%),对照组以外向型较多(3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病人组在练功次数和练功时间方面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主要发生于受气功文化影响的人群,是一种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它的产生与不正确练功心态和方法,以及不良个性等因素有关。

(ChineseJournalofBehavioralMedicalScience,1997,6:136~137) 气功作为一种强身健体、修心养性和祛病延年的自我身心锻炼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气功的广泛传播,因练功而精神失常的人也愈来愈多。这种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精神障碍的认识,我们就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的对照分析。

病人组: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有关“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对近几年诊断为“民间健身术引起的精神障碍”或“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病人进行重新评价,共105例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2例,女性63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40.01±13.47岁。从初始练功到发病的时间在2天~2年之间,平均大约33天。

对照组:采用半定式调查方法分别在不同练功场所对练功达2年以上的正常练功者进行了调查。先后共调查了54名,其中男性20名,女性34名。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3±10.72岁。

两组对象所习功法多种,主要为强调意念的静功或动功。而且,病人组所练功法还与当时社会流行的功法相关联,但没有发现占有绝对优势的功种。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病前或练功前性格特征、练功目的、对气功的认识和练功次数与时间。

职业:主要集中于工人和干部(包括技术干部),其他职业较少,而且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文化程度:以学历为标准,两组对象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包括中专)水平,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病前或练功前性格:由于疾病和长期的练功都会对人的个性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主要依据病历记载和调查记录按内向型、外向型和中间型三类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内向型61例(58.1%),外向型23例(21.90%);对照组相应为16例(29.63%)和20例(37.04%),但分布比较接近。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χ2=10.96,P<0.01)。

对气功的认识:97%的病人和98%的正常练功者相信气功具有神奇的功效。他们相信“气”的存在,认为长期锻炼可以获得气感或进入气功状态;他们相信“气”有内外之分,内气能强身祛邪,扶正固本;外气可以发挥治病疗伤或其它特异功能。只有极少数人半信半疑。练功目的:虽然两组在认识上没有多大差别,但各自的练功目的却有不同。病人组的主要目的是治病(占58%),而对照组以强身健体为主(占4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2)。表1 职业与学历分布状况组 别职  业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学  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病人组28 63 9 514 26 45 20对照组17 27 8 29 15 23 7  χ2=2.31,P>0.05  χ2=1.18,P>0.05表2 练功目的的比较组 别治 病强 身功 效好 奇病人组612798对照组132579  χ2=16.90,P<0.01表3 练功次数和时间对比(次/天,分/次)组 别次 数123时   间≤3030~60>60病人组304926215430对照组2919622248  χ2=10.47,0.05<P<0.01;χ2=8.85,0.05<P<0.01;练功次数和时间:两组对象每天的练功次数和每次的练功时间见表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讨  论本文资料表明,参加练功的人不论以后是否得病,绝大多数都相信气功书的描述和气功师的传授,认为人体存在“气”这种物质。内气可以强身祛邪,扶正固本;外气可以疗伤治疾,甚至发挥特异功能的作用。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气功师的信任达到了迷信的程度。由于这些原因,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有70~100%涉及“气”、气功师等与气功文化有关的内容[1~3]。在职业和文化程度方面,两组之间虽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练功者主要集中在城镇,以有稳定收入和固定职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和干部居多。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主要发生于练功者,尽管少数信功者在“外气”的作用下也可以发生精神失常。气功致病的原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有学者认为练功者的个性特征是发生精神障碍的素质性基础。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在病前多数存在精神质和/或神经质的个性倾向[4]。本文资料也显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病前存在不良的性格品质。在练功目的方法,病人组以治病为多数,对照组以强身占多数。两组之间的显著差别表示以治病为目的的练功者易于产生精神障碍。这可能与他们在练功时操之过急、杂念丛生且难以排除有关。另外,有些人可能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意识控制减弱时,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等就会奔腾而出导致病态。[5]。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在研究冥想(medita-tion)引起的精神障碍时发现,初期过度冥想或连续3小时以上的过度冥想可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6]。另有学者发现,长时间处于单调状态或“感觉剥夺”,可以导致轻度精神崩溃,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7]。气功强调意念专一,以意导气,摒除杂念,思想明净,类似冥想,也类似于一种自我主动的“感觉剥夺”[5]。我们发现,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练功次数和练功时间有关。病人组在练功次数和每次练功所化费的时间方面明显多于正常练功者。这也反映了以治病为目的的病人急于求成的心态。综上所述,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种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它的产生可能与练功者的不良个性特征和不正当的练功心态和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是,其确切的精神病理学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吴彩云.气功所致以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76例临床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2(1):7~9.

2.程毅,刘淑华.气功所致精神分裂样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上海精神医学,1995,7(4):228~231.

3单怀海,严和,徐声汉,等.气功诱发癔症发作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3):156~158.

4.张伯源,吕广君,徐洪涛.练气功出偏者人格素质特点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3):105~107.

5.徐汉明,气功文化、气功态与精神障碍浅论.中国社会医学,1994,2:58~59.

6.单怀海.冥想与精神医学.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15:208.

7.孙晔编译.生理心理学.北京:科学版社,1984,382~387.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相似的文章

更多>>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疾病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做不同的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有以下的项目,具体选择有个体差异。 1 忧郁自评量表(SDS)。 2 焦虑自评量表(SAS)。 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4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Adult)]。...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