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病症急性
青光眼发作 24小时内可失明
(18/1/2001)●邹文学紧急发作的青光眼如果误了治疗,很可能造成视神经不可弥补的损害。 陈笃生医院眼科专家林卓汉顾问医生说,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导致患者24小时内失明。 林医生说,紧急发作的青光眼如果误了治疗,很可能在一天至三天内,造成视神经不可弥补的损害。视神经一旦遭损坏,患者此后就再也看不到东西。 他指出,急性青光眼的症状是眼睛疼痛,并蔓延到眼眉和头部。 “眼睛会红,视线也会变模糊。 “有的病人投诉所见到的灯光,会泛出多颜色的光圈像彩虹。” 林医生说,青光眼也会引起病人呕吐。 他补充说,上述症状往往是一起发作的,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从发病的原因分析,青光眼可分为闭角性和开角性两种,而紧急发作的青光眼绝大多数是属于闭角性青光眼。 首先,让医生先为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发生青光眼? 他说,眼睛里有一种能提供角膜和晶状体营养的液体叫房水,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如果房水过多,或者排除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视野变小,最终导致失明。这种眼内压力升高的眼病就是青光眼。 那么,闭角青光眼又是怎么回事? 闭角青光眼的眼压升高,是因为前房角关闭,房水因此排不出去。 林卓汉医生解释,导致前房角关闭的原因可能是晶体退化和加厚的结果。 “我们华人的眼睛比较小,相信这和华人较多患上青光眼有关系。” 有的人,眼虹膜发生变异--出现皱折,加厚,角膜和虹膜之间的空间便变小得多。这一来,房水就不易流通了。 “另外有些病人却是天生前房角窄小,因此,他们患上青光眼也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慢性青光眼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林卓汉医生说,我们只需轮替盖上一只眼睛看东西,就有助于发现自己是否患上慢性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而等到患者察觉时,病情恐怕已经相当严重。因此,他呼吁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女,应该随时自己检查青光眼。 自己能检查慢性青光眼吗? “如果我们的眼睛正常,那么,我们盖上一只眼时的视野,大体上不会有分别。要不然,患者就会觉得视觉变暗,视野也变窄了。” 不过,林医生也郑重指出,检查青光眼的最可靠方法,还是接受眼科医生的眼压检验。 由于慢性青光眼不会产生有如急性青光眼那样的症状,许多人患上了也可能毫不知情。 有些病人的视野是逐渐缩小的,他们只能看到位于前面的物体,因此走路时常会撞到旁人和旁边的东西。 “有些病人会觉得看东西越来越蒙,但是他们会以为那是年纪大视力衰退的结果,也有人只是怀疑自己生
白内障,因此总觉得慢慢治疗也不迟。” 林医生指出,眼蒙也可能是青光眼,患者千万不可大意。 不过,医生也解释,很多上年纪的男女眼蒙,是因为眼睛干燥。 “老人家容易眼睛干燥,那是眼泪分泌不足的关系,只需滴些补充眼泪的眼药水,问题就不大。” 他提醒说,假使老人家觉得眼蒙,而眨眼后视力仍然不见改善,便应该找眼科医生验眼。 为什么会产生慢性青光眼? 林卓汉医生解释,绝大部分的慢性青光眼属于开角青光眼,顾名思义,那是房角没关闭,却因为房水排管--小梁网--的外壁为导因不明的障碍所引起。 “小孩也会患上开角青光眼,那是天生如此。有些则是年龄老大后产生的自然退化现象。也有人是因为眼睛
发炎,或者因为动手术造成的后遗症。” 林医生指出,急性青光眼的眼压比正常眼压高出三四倍,慢性青光眼则只高出50%。 急性闭角青光眼 动手术最可靠 陈笃生医院眼科专家林卓汉医生说,急性闭角青光眼的最可靠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是在动手术前,首先须要降低眼压。 他解释,降低眼压不但能及时解除对视神经可能造成的损害,也能消除疼痛,恢复角膜和视觉的清晰。他补充说,降低眼压,也有助于打开房角,清除堵塞。 “医生通常会安排病人入院,给他服药、作静脉注射和使用多种眼药水。” 他说,当病人的眼压降低,角膜恢复清晰后,通常在6个小时内,医生就能决定怎样给病人动手术。 手术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激光虹膜切开术,另一种是小梁切开术。 医生会在虹膜上开一个小洞,这样,由睫状体分泌的房水就能绕过瞳孔流入眼球的前房,眼压就能迅速降低。 另一方面,激光也有助于治疗慢性的开角青光眼。 林卓汉医生说,在眼药水无助于降低眼压后,医生就会采用氩激光疏通小梁网,并且扩大房角。 “有的严重青光眼,因为不适合其他种治疗法,医生就会以激光来摧毁部分睫状体,以便减少房水的分泌量。” 他说,激光治疗比起传统的切开眼部手术要方便很多,但是,在好多病例里,激光还需与其他治疗法结合使用。 他补充说,对于开角青光眼,医生也可能选择在小梁网上动手术。 林医生说,小梁网手术的成功率高达70%,如果手术成绩不理想,还可以再进行一次。 他透露,陈笃生医院今年内就会添置一套最新电脑仪器,能有效检查视乳头,从而能更准确地判断视神经的结构。 下一篇,学贯中西的林卓汉医生将要为读者详细解释
糖尿病引起的
视网膜病变--另一种容易导致人们丧失视觉的危险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