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1:43:59 来源:journal.haoyisheng.com
作者:李和平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导致儿童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多见于有窒息史的足月儿及早产儿。患儿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临床疑诊缺[1]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必须结合影像检查方法以便早期诊断及后遗症的评估治疗。现就其常用影像检查效果及优劣比较做一综述。
一、缺血缺氧性脑病颅脑B超异常所见
1、缺氧性病变
脑水肿在B超中表现为脑室周围脑实质中呈广泛均匀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常伴有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狭窄。
2、缺血性病变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表现为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常见部位在侧脑室外上方及颞后侧。(1)轻度回声增强,表现为高回声区范围超过侧脑室的三角,强度低于脉络丛的回声;(2)中度回声增强,侧脑室周围回声不均匀,轻度等于脉络丛的回声;(3)重度回声增强,侧脑室周围回声不均匀,强度超过脉络丛的回声[1]。
3、颅脑病变的转归及后遗症改变
(1)出血及吸收时间:B超诊断颅内出血可延至3月或更长,这是因为B超对血红蛋白浓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脑室扩张:脑室是否扩张是区别脑积水还是脑萎缩的根本要点。稳定的脑室扩张实质是一种脑萎缩。
(3)脑积水:诊断出血后脑积水主要特征是脑室在短期内呈进行性扩张。
(4)囊性改变:表现为囊腔部位显示无回声或低回声反射。
(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B超诊断时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病程转归分为四期:
充血期:B超显示回声增强,发生后早期探查到。
相对正常期:B超无明显异常,时间约在1~3周内。
囊肿形成期:B超显示原回声增强区显回声减低或无回声区。
囊腔消失期:数月囊腔吸收,但侧脑室增大。
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病在MRI诊断中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
2、中度:除上述轻度变现外,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脑室壁条带状高信号,伴局限性脑水肿。
3、重度:除上述轻、中度表现外有下列任一表现:基地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脑室内出血伴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在急性期、恢复及后遗症期表现各不相同。急性期多表现为脑水肿、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及皮层下出血或脑白质损害,MRI对脑水肿的显示具有特殊的优势[2];恢复及后遗症期多出现脑室房白质软化、脑萎缩、脑梗死、脑内囊腔或空洞形成,MRI对脑白质软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严重的脑白质软化对预测脑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及预后评估
1、轻度:病灶大多数局限于双侧额叶脑白质内,呈枫叶状、小片状,灰、白质分界清楚。最低密度灶CT值≤18Hu,有或无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复查大部分病例CT表现正常,部分病例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脑沟加深,临床复查均表现正常,没有神经系统症状。
2、中度:脑白质内低密度分布于2~7个脑叶,呈花瓣状、蘑菇状改变,灰白质分界部分不清,常和并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室管膜下出血等。随访复查,部分病例CT表现正常,部分病例出现外部性脑积水,单纯脑沟加深、脑软化、脑萎缩、脑梗死、脑穿通畸形、脑钙化灶等改变,中度病例预后轻重不一,应结合病灶密度及有否合并脑出血等来判断。
3、重度:脑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甚至可见反转征,即基底节、丘脑、小脑密度相对增高[3]。随访大部分病例产生脑软化、脑萎缩、脑穿通畸形,临床上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出现抽搐,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异常等不同表现,大部分病例产生不可逆性后遗症。
四、B超、CT及MRI检查的优劣性比较
目前,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常用影像方法有CT、B超、MRI等。它们各有优缺点。
B超具有简便、易行、无创、检查费用低等特点,对脑室的形态、大小及脑室周围的结构显示较清楚,但在显示脑实质边缘部位病变及部分颅内出血则远较CT、MRI检查逊色。
CT检查费用适中,设备相对普及,能清楚显示颅内结构和颅内的各种病变,对显示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较MRI好。缺点是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检查者要接受X线的辐射。
MRI检查无疑是最佳的检查手段,它是一种完全无创伤的检查,不仅能清楚显示颅内解剖结构,而且能清楚显示脑实质及基底节区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髓鞘化的过程等。亦可反应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灌注损伤,可看到脑损伤后的证据,如静脉淤张、脂肪颗粒细胞、胶质细胞及新生血管增生等表现。但检查费用较高,设备不能普及。
【参考文献】
[1]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125-163.
[2]徐凯,王军,冯守信,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评价.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565.
[3]许文彪,刘力炜,周少毅,等.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对预后的早期评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504.
作者单位:833300新疆精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李和平)
(责任编辑:删除用户后文章编辑改为此人)
投稿电子信箱journal@mail.haoyisheng.com
备注:投稿作者务必注明详细通
信方式及电子信箱
《当代医学》杂志创刊15周年关于《当代医学》变更旬刊的通知在线论坛医学论文写作发表流程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何识别正规医学刊物的特点晋职称发论文如何避免受骗?医学论文作者及作者单位的书写论文中英文参考文献缩写规则在线论坛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