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疾病化验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摄片显示典型移位,有以下几个要点:
1.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
2.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侧移位。
3.桡骨短缩,骨折处背侧骨皮质嵌入或为粉碎骨折。
4.骨折处向掌侧成角。
5.桡骨远端骨块旋后。
此外还显示尺骨头半脱位或全脱位,桡骨远端骨折向桡侧移位说明三角软骨边缘撕裂。常合并有尺骨茎突
撕脱骨折。掌倾角与尺偏角减少或呈负角。
・桡骨远端骨折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本病较重要的是对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进行鉴别,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1、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包括:
①桡骨远端青枝型骨折;
②青少年及儿童发生的骨骺滑脱;
③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向掌侧成角;
④合并下尺桡关节分离,甚至合并尺骨远端或尺骨茎突骨折。
2、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是指骨折线由背侧远端斜向近端,骨折远端连同腕骨向掌侧桡侧移位,向背侧成角。
3、背侧缘劈裂型:外力通过腕骨冲击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骨折线由远端掌侧斜向近端背侧呈楔形。
4、掌侧缘劈裂型:外力通过腕骨冲击桡骨下端关节面的掌侧缘,骨折线由远端背侧斜向近端掌侧撕脱。
・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本病可发生以下的一些并发症:
1、畸形愈合:
未准确复位和未可靠固定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外标准包括恢复掌倾角、桡骨斜度和高度。普遍接受的标准为桡腕关节分离小于2mm,背侧倾斜角度小于10度,桡骨短缩小于5mm。背侧或掌侧
粉碎性骨折,严重的背侧成角或不完全复位是骨折固定后可能再次移位及随后发生畸形愈合的征兆。腕背侧畸形主要由于复位时掌屈、尺偏未到位而畸形愈合,而腕掌侧畸形是由于复位过度屈曲致远端向掌侧移位未矫正,特别是老年
骨质疏松,复位时用力过度而产生。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发生率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固定过程中更易发生再移位而畸形愈合,明显的畸形将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
2.
下尺桡关节脱位:
下尺桡关节脱位在桡骨远端骨折最易发生并发症,且容易忽略。下尺桡关节主要靠关节盘和桡尺掌、背侧韧带维持稳定,当腕背伸跌倒时可使韧带断裂而使下尺桡骨关节脱位。早期识别并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下尺桡关节损伤,对降低疼痛后遗症和功能缺失的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X线检查发现下尺桡关节大于3mm,即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的准确复位和可靠固定,能使脱位的下尺桡关节复位并愈合。
3、正中神经卡压: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的位置使腕管屈曲,骨折的移位及血肿可以增加腕管内压力,严重时可导致正中神经压迫和腕管综合征。骨折复位后对位对线良好,经皮穿针固定可减少正中神经卡压的发生率。早期发现,及早解除正中神经卡压可减轻手部功能障碍。
4、严重创伤性腕关节炎:
保持关节面平整是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条件。对于粉碎性骨折,治疗成功最重要的标准是关节内的重建,即关节面恢复的准确度,关节面不平超过2mm是手术的适应证。我们采用撬拨复位后穿针固定治疗波及腕关节或粉碎、极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
5、前臂筋膜室综合征:
掌屈尺偏加压固定,可使前臂筋膜室压力升高,腕部过度屈曲,可减少静脉回流,使筋膜室的压力进一步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筋膜室综合征。因此石膏或夹板固定后观察手部血运及疼痛性质可发现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以便及时处理,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治疗
本病的治疗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
2.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掌曲,并同时在桡骨远骨折段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应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10~14天改为中立位4周。
3.复位标准
⑴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2cm。
⑵桡骨远端背侧须平坦无骨突起,掌侧弧形凹陷恢复。
⑶手不桡偏,尺骨头轮廓正常,患手指活动良好。
⑷X线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面倾斜。
4.畸形愈合的治疗畸形较轻对腕部功能影响不大者,不考虑手术治疗。畸形不太重仅有旋转障碍者,可作尺骨头切除术。畸形严重无前臂旋转障碍者,可做Campbell手术,即尺骨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
参与讨论,获得分享!谈谈你对此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和关注的朋友一起分享!已有0位网友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