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22:02:56 来源:www.dxyer.cn
一、肱骨小头骨折分型分为冠状面骨折和矢状面骨折。1.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损伤类型】分为四型:Ⅰ型肱骨小头软骨挫伤;Ⅱ型肱骨小头软骨下剥脱伤;Ⅲ型肱骨小头前半部骨折;Ⅳ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诊断要点】①Ⅰ型X线片常为阴性或骨结构稍不清,MRI可见肱骨小头局部软骨和下方骨质信号异常;②Ⅱ型标准侧位片可见断离的肱骨小头骨块呈新月状,常错位于桡骨小头前上方,与桡骨小头轴线不符;③Ⅲ型肱骨小头骨折块较大呈半球状;④Ⅳ型改变与Ⅲ型类似,骨折块更大并累及滑车;⑤可伴发桡骨小头骨折,当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间距超过3mm时,提示肱骨小头或桡骨小头有压缩骨折。【注意事项】①正位X线片骨块与缺损区互相重叠,轻微的异常易被忽视;②必须为标准侧位,若有轻度旋转,骨折块就会被遮盖;③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者,若关节间隙水平或桡骨小头前方和近侧发现骨块时,应高度怀疑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④不要遗漏桡骨小头的压缩骨折。2.肱骨小头矢状面骨折【诊断要点】①正位片可见肱骨小头外侧纵形骨折,一般错位较轻;②侧位片常不显示骨折线。
肱骨小头骨折处理比较麻烦,其难度有三:1肱骨小头骨折骨折块大部分为关节面,因此骨块游离后血运较差;2肱骨小头骨折复位后固定较困难,因为所用固定物不能妨碍关节活动,因此术中固定只能从肱骨经过骨折线向肱骨小头骨折块固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用螺钉固定后不是很牢固,术后骨折块一再移位,所以术后石膏固定时肘关节的屈曲角度很重要;3肱骨小头骨折大部分发生于青少年,骨还处于生长期,因此固定物不能太粗,否则影响骨的正常发育。我们治疗这类骨折的经验是:尽量在手提X光机下手法复位,复位后从肘关节外侧颈骨折块从远端向上内侧传入两枚2.0mm克氏针,术后以石膏外固定,当然,象搂主这例病人的肱骨小头骨折伴反转的手法较难复位,不过我们也成功复位几例,成功地经验是伤后8小时内复位,这时关节肿胀不是很严重,手法复位较容易,我们采用闭合穿针治疗这类骨折的好处是:软组织破坏较轻,骨折块周围血运破坏少,骨折愈合快,可在6周将克氏针拔除,逐渐活动关节,因此,关节功能恢复较理想。
肱骨小头骨折由Hahn首先提出。它是由于外力作用,桡骨头对肱骨小头剪切所致,所以部分病例合并有桡骨头骨折。国际通用分型为Kocher-Lorenz的分型。Ⅰ型又称Hahn-Steinthal骨折,包括大部分肱骨小头及小部分滑车或不包括滑车;Ⅱ型又称Kocher-Lorenz骨折,仅包括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下方少量骨质;Ⅲ型又称Broberg-Morrey骨折,为肱骨小头粉碎骨折。后在Kocher-Lorenz分型的基础上加入Mckee报道的骨折类型,列为第Ⅳ型。Collert认为Ⅰ型为肘关节伸直位受伤,骨折位于前方,Ⅱ型为肘关节屈曲位受伤,骨折位于后方。侧位X-ray的“双弧征”为典型表现。无移位骨折可制动2周后功能锻炼,但须避免完全伸肘和完全旋前,因为研究表明完全伸肘和完全旋前时肱桡关节传导应力最大,易移位。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骨折块缺乏软组织附者,常有翻转,旋转,手法复位及维持困难,难以解剖复位,多主张手术治疗。研究认为Herbert螺钉可提供更好的加压,更可靠,允许早期活动,有更好的肘关节功能。加压螺钉及空心钉固定进行对比,认为加压螺钉固定效果优于空心钉,空心钉由后向前固定优于由前向后固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