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03:28:01 来源:www.80075.com
[摘要]目的探讨肝炎与妊娠的关系。方法分析37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例,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25例,丙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5例,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病原未明2例。早期
[摘要]目的探讨肝炎与妊娠的关系。方法分析37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例,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25例,丙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5例,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病原未明2例。早期妊娠7例,中期妊娠12例,晚期妊娠18例。结果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居多,随着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结论对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处理,需视不同的病程、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妊娠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0032-03 妊娠期妇女患有病毒性肝炎相当常见,超过50%的妊娠期黄疸为病毒性肝炎所致。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相互影响,尤其妊娠晚期合并肝炎病情较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本文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37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7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21~38岁,平均(28±6)岁。城市15例,农村22例。按随机抽样原则,从我院病案数据库中抽出同期住院的20~40岁,平均(27±6)岁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 1.2诊断标准 37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采用EIA方法检测。HBV-DNA,HCV-RNA采用PCR方法。 1.3统计学分析运用x2检验。 2结果 2.1病原学分布 妊娠合并肝炎组病原学分布为甲型肝炎1例(2.7%),乙型肝炎25例(67.6%),丙型肝炎2例(5.4%),戊型肝炎5例(13.5%),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2.7%),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2.7%),病原未明2例(5.4%)。其中12例患者有乙肝病毒携带或有慢乙肝病史。 2.2临床类型其结果见表1 2.5治疗及预后 两者病例入院后均与一般保肝、降酶、退黄治疗,部分患者予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人血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支持治疗,妊娠合并肝炎组急性肝炎13例中,临床治愈13例,好转1例;慢性肝炎16例中,临床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8例中,1例好转,1例临床治愈。6例死亡患者分别死于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2例,产后大出血3例。对照组无一例死亡。 3讨论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正反馈生理过程,妊娠对肝脏有潜在的影响,妊娠生理变化可改变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和预后,同时病毒性肝炎对胎儿及新生儿可造成一定的威胁。分析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居多,本组37例中有27例为乙型肝炎。这与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有关,妊娠乙型肝炎发病率高,致使乙肝病毒经母婴传播引起婴幼儿感染的几率增高,其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传播,产后接触母亲唾液和乳汁传播等方式。据调查〔1〕,我国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约1/3由母婴传播而来,人群中40%~50%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因此,预防乙肝病毒在围产期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预防妊娠肝炎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妊娠期要预防急性肝炎,慢性肝病者怀孕要慎重。关键在于婚前检查、配偶检查、孕期检查、重视孕期的饮食卫生。本文妊娠肝炎大多数来自农村或外地打工者,这些患者由于对婚前检查和围产期保健不重视,对预防肝炎的知识了解不够,未行系统产前检查,因而错过了早期发现及治疗的时机,出现症状时病情已危重。因此生育期妇女若有慢性乙肝病史者,尤其是HBsAg、HBeAg、抗-HBc和HBVDNA同时阳性者,应推迟妊娠并积极进行抗HBV治疗,现患乙型肝炎的妇女应于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2〕。 妊娠发生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以妊娠中、晚期为多,本组发病率为81.1%。发生病毒性肝炎后肝功能损害重,特别是妊娠晚期,易发生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本组妊娠重型肝炎8例,中期妊娠3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3.3%,晚期妊娠5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80%。妊娠合并肝炎的重型肝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非妊娠肝炎高(p<0.05)。妊娠期肝炎易成为重型肝炎原因有〔3〕1)妊娠期热卡需求量比孕前增加20%,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易使肝脏受到损害。2)胎儿生长发育和呼吸、代谢、解毒和排泄均靠母体完成,加重肝脏负担。3)妊娠时卵巢及胎盘产生雌激素增多,肝对雌激素的灭活降低引起雌激素高浓度潴留,影响肝对脂肪的转运及胆汁排泄,加重肝脏负担。此外,分娩时精神紧张、疲劳、出血、手术与麻醉药物的应用均可加重肝脏损伤,如孕期合并妊娠毒血症,全身性小动脉痉挛,可导致肝脏发生缺血性损害。重型肝炎均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起病急,症状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一旦患病,应尽早住院治疗。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时,由于肝细胞损害严重,肝合成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减少,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炎病毒本身或其抗原抗体复合物还能损伤组织、血管内皮,引起微血栓形成而诱发DIC,表现为胃肠道出血、产后出血、尿血等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出血又加重肝脏损害,促使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4〕。本组产后大出血5例,发生率13.5%,虽经积极抢救,仍有3例死亡。故对有凝血机制障碍者,产前及时尽量补充维生素k、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产后及时使用宫缩剂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对妊娠肝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及病情来考虑。本组资料中早期妊娠合并肝炎病毒感染7例,经积极治疗,6例痊愈,孕妇及胎儿情况良好,无一例死亡,故我们认为早期妊娠患肝炎,病情一般较轻,不会增加胎儿畸形发病,应抓紧治疗肝炎,可在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对妊娠中期患肝炎者,应根据病因来考虑,甲型肝炎尚无致畸的依据,亦无宫内传播HAV的可能,可继续妊娠,但要注意观察。乙、丙肝炎如病情能稳定,则可继续妊娠,如肝功能持续异常,并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引产终止妊娠,以免重症化。但妊娠晚期,早产、胎儿窘迫和败血症等的发生率均升高,流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也增加。故对妊娠晚期的重型肝炎,应及时果断剖宫分娩,尚有成活的可能。 参考文献 于广军,朱启F.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免疫学预防的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6,23(4),161. 姚珍薇,吴味辛.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4)185. 姜素椿,吕占秀主编.传染病基础与临床[M].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技出版社,1999,3:173. 纪克宁.妊娠期黄疸[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24.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7例临床分析袁 霞 刘 莉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3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敦煌医学卷子中的男科医方概要下一篇: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