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30 14:21:49 来源:www.scdc.sh.cn
概 述 什么是绒毛膜癌妊娠时从形成胎盘的绒毛上皮细胞发生的癌。在子宫发生的癌中最为恶性的癌。绒毛膜癌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绝大部分与妊娠有关。如绒毛发生水肿变性,胎盘绒毛变成葡萄粒状,称之为葡萄胎或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者约占全体的60%,继发于流产和正常分娩者分别约为20%。葡萄胎能变为绒毛膜癌者则为3%~5%。但是还有少数绒毛膜癌和妊娠关系不甚明确。发生率与死亡率绒毛膜癌在亚洲地区多见。日本则在1万次妊娠分娩中可发生1例。每年约50人死于绒毛膜癌。妊娠后从绒毛可产生绒毛性促性腺激素。绒毛膜癌时则从尿中排泄出大量的绒毛性促性腺激素。根据测量尿中含量多少,可做为诊断或治疗的指标。绒毛膜癌细胞容易侵人血管而进行血行性转移,转移到肺、脑、阴道或外阴部。如果放任不管时,数月之内,便可夺去患者性命。然而绒毛膜癌对于抗癌药物十分敏感。在尚未发现治疗这种癌的化学疗法之前,死亡率为100%。近几年来由于开发出治疗这种癌瘤的化学疗法,死亡率已减少为40%~50%。 自觉症状 主要症状为生殖器官不正常出血。如果在发生葡萄胎、流产或分娩以后,又出现性器官不正常出血者,应该高度重视有发生绒毛膜癌的可能。
如果转移到肺,则可出现血痰、咯血、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转移到脑,则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麻痹等脑肿瘤的症状。如果转移到阴道或外阴部则可出现紫蓝色结节(硬而不舒服)。有时可做为早期症状,应引起注意。
此外,如果转移到其他部位,出现症状时,经过有关科室会诊后,始行发现绒毛膜癌者也不少见。
就诊科室
与其他女性生殖器官癌同样地,首先应经妇科检查。 检查与诊断 虽然没有妊娠,但绒毛性促性腺激素呈现高值,或者是在葡萄胎及流产分娩之后,尿中的绒毛性促性腺激素测定仍未减少,则应进一步测定其量,并测量基础体温。进而应作胸部拍片,超声波断层检查,腹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检查,骨盆动脉造影拍片检查。目的是检查有无绒癌转移病灶的存在。
然后,根据绒癌诊断评分法进行计算,不难确诊。
最后确诊还是应该根据手术切除后病灶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来做出结论。 预防与治疗 以化学疗法为主的手术,放射线疗法
首先应用氨甲蝶吟或放射菌素D等抗癌药物,然后根据需要可并用手术疗法。
以往,多用手术疗法切除子宫为主。现今,由于抗癌药物的开发和改善,治愈率已大大的提高了。
化学疗法的副作用则为口腔炎、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
手术疗法多行腹式单纯性子宫全切除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但根据情况亦可行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或放射线疗法追加治疗。
一般预后不良。如放任不管时大多数于6个月~1年以内死亡。如经过治疗,目前的五年生存率为70%~80%。
葡萄胎可有3%~5%继发为绒毛膜癌。其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容易继发转移性葡萄胎,葡萄胎侵入子宫肌层形成侵入性葡萄胎,接近绒毛膜癌。这些均为高危人群,治疗后必须定期追访检查。 对患者和家属的建议 化学疗法后最容易继发口腔炎、脱发等。但日后能够恢复,勿须耽心。
治疗后必须按医嘱定期复查。
家务事或运动以及性生活等可按照子宫颈癌治疗后同样地行事。家属的关怀照顾至为重要。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