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广告谈谈
沙眼------------------==================================------------------
作了十余年的眼科医生,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病人一走进诊室就说:“医生,我得了沙眼,自己买了******药水,不管用,现在还是很不舒服。”经过检查后,很多往往不是沙眼。那么,“沙眼”究竟是怎样一种病呢?
从医学角度上说,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是人体组织对衣原体及衣原体毒素的过敏反应。临床上沙眼典型发展为结膜瘢痕形成与新生浅层角膜血管。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疾,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昆虫(尤其是苍蝇)也能传播沙眼,常导致家族及群体发病。
沙眼早期表现为上睑结膜滤泡形成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结膜炎症明显;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结膜瘢痕,结膜瘢痕是医疗上治愈的必经阶段;重度的沙眼会出现广泛瘢痕,并有视
乳头肥大,结膜高度充血,患眼由于瘢痕严重而发生泪液缺乏综合症,泪道狭窄。沙眼最重要的合并症为瘢痕牵连、结膜囊狭小、上睑内翻、
倒睫、
角膜溃疡和瘢痕形成,并有可能造成失明。
沙眼有5个主要体征。一个沙眼患者可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体征。WHO已经建立了辨认和命名这些体征的简化分级系统。
⑴沙眼性炎症滤泡(TF):这是沙眼第一体征,最常见于儿童,有眼红、粘性物、眼痒、眼痛等不适,眼睑结膜面(把眼睑翻过来看)有称为滤泡的小白点。
⑵沙眼性剧烈炎症(TI):当上眼睑结膜面严重红肿、炎症性增厚使血管模糊时,第二个体征沙眼性剧烈炎症(TI)就可以被确认。
⑶沙眼性疤痕(TS):经过反复的感染可见第三个体征即眼睑的结膜面出现疤痕体征眼睑结膜面看起来像白色条纹。
⑷沙眼性倒睫(TT):当疤痕引起眼睑内层增厚和眼睑形态改变时,它向下牵拉睫毛指向眼球,睫毛摩擦角膜,这称为倒睫,即出现第四个体征沙眼性倒睫(TT)。
⑸角膜混浊(CO):如果倒睫持续摩擦角膜,看起来本应清亮的角膜发白,这就称为第五体征角膜混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沙眼是我国首要致盲眼疾,据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沙眼评估与控制研讨会报告,我国很多地区沙眼患病率仍然高达20%以上。因此沙眼被列为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中的五种眼病之一。
综上所述,沙眼是一种不容忽视疾病,对沙眼的治疗也很复杂。(沙眼要和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相区别,这三种结膜炎又称假性沙眼。)得了沙眼要到医院就诊。私自用药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如果有合并症还有可能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