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和灾难现场短时间可出现成批
烧伤休克伤员,使静
脉液体复苏受到极大限制.早期口服液体复苏是一种有效
治疗手段.但由于烧伤休克时胃肠道吸收障碍以及现场缺
乏大量饮用水,复苏效果不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拟胆
碱药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大鼠补液量的影响,探讨能否通过
口服卡巴胆碱促进烧伤休克时胃肠道对葡萄糖-电解质的
吸收,降低烧伤休克时脏器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减少液
体需求,部分替代静脉液体复苏,现场救治烧伤休克,为后续
治疗争取时间.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模型及分组烧伤模型制备按文献常规进行:40
mg/kg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后,剪脱去背部自肩至髋30%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体表面积(TBSA)毛发,置92℃沸水18s造成Ⅲ度
烫伤(病
理切片证实).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1)单纯烫伤组,(2)
烫伤+口服补液组,(3)烫伤+口服补液+卡巴胆碱组.伤
后补液按Parkland公式(1%TBSA4ml/kg)经胃管用输液泵
匀速泵入.卡巴胆碱在伤后2h给予(100ug/kg).动物于
伤4,8,12h进行指标检测.
12指标检测大鼠麻醉后,暴露颈动脉并切开插入充满
05%肝素的无菌硅胶管,把动物安置在限制笼中并妥善固
定,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以记录血压,中心静脉压,
心率.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
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178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JournalofChineseModernNursing2007年第4卷第10期
表1烧伤休克大鼠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的变化(x±s)
组别
BP(mmHg)
4h8h12h
CVP(cmH2O)
4h8h12h
心率(次/min)
4h8h12h
单纯烫伤组108/65±18/1096/52±15/964/41±10/841±0.63.5±0.52.6±1.8426±120527±102651±120
口服补液组110/68±20/14125/71±19/13129/98±18/115.1±0.96.2±1.57.4±1.9410±112405±120382±116
卡巴胆碱组116/85±21/11△146/89±25/19△164/105±16/8△6.2±1.6△7.1±0.5△10.1±1.2△402±120△351±15△308±114△
注:与单纯烫伤组比较:P<001;△与口服补液组比较:P<005
3讨论烧伤休克时采用口服液体复苏,虽然血流动力学滞后于
静脉液体复苏,但基本可以达到与静脉复苏相似的效果,能
为后续的静脉延迟复苏争取时间.由于烧伤休克时,肠缺血
引起肠粘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绝大多数营养物质吸收因耗
能而受抑制,但葡萄糖能通过无氧孝解产生ATP供肠上皮利
用,促进水钠吸收,既吸收1分子糖的同时,吸收2分子盐和
223分子水.因此,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是较理想的用于复
苏烧伤休克的口服液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又称为
WHOORS液.但严重烧伤休克时胃肠道处于缺血状态,对
口服液排空和吸收能力显著降低,战时和灾害现场缺乏大量
饮用水,使口服液体复苏难以实施.
卡巴胆碱为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能兴奋M,N受体,具有
完全拟乙酰胆碱的作用,且比乙酰胆碱持久,对胃肠平滑肌
的兴奋作用较强.兴奋M受体能扩张血管,促进胃动力,兴
奋N受体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抑制
TN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活化,抑制TNFa和IL-6等促炎细
胞因子的释放,能显著减轻烫伤大鼠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
应[1].与其他拟胆碱药相比,卡巴胆碱水溶液稳定,进入体
内不易被胆碱酯酶破坏,故作用持久.本研究显示卡巴胆碱
与葡萄糖-电解质配伍进行口服液体复苏不仅能改善烧伤
休克时胃肠道的吸收和排空,提高口服液体复苏效果;而且
能减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血管
通透性增加,抑制烧伤休克时血管内液体转移,减少烧伤休
克时的补液量.
由于拟胆碱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故而在临床应用受到限
制,若能去掉卡巴胆碱副作用,充分发挥其增加胃肠道血流
和运动的作用,对在战争及灾害等特殊条件下烧伤休克的治
疗具有理论意义,实用价值,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姜小国,胡森,石德光,等.卡巴胆碱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肿
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0含量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5(3):167-169.
(收稿日期:2007-04-20)
(本文编辑:卢建平)
短篇拾遗
颈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临床中的体会
靳桂婷
儿科临床工作中,选择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常规选择
周围静脉或股静脉,如果是
肥胖患儿或外周血液循环差的患
儿,常不易找到可供血的静脉.针对这类患儿,选择颈静脉
穿刺采血,可为患儿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并减少患儿反复
穿刺的痛苦,现将颈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介绍如下.
1操作方法
备齐常规采血无菌用物,另备一次性头皮针头(6号或7
号)一枚,患儿仰卧于治疗台的一端,助手协助扶持,在肩部
下方垫一枕头或毛巾,使头稍低于身体的平面,头偏向一侧,
使颈静脉充分显露,哭闹的患儿颈静脉显露更明显,常规消
毒皮肤,选用5~10ml注射器接一次性头皮针头,穿刺点在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联线中1/3处,操作者左手食指压迫穿刺
点的远端,拇指拉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在颈静脉最隆起的1~
2cm处与皮肤平行进针,见回血或边进针边抽吸注射器,见
作者单位:541004广西桂林,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
回血后固定针头,继续抽血至所需要量,拔针后用干棉球或
消毒干棉签压迫针孔处3~5min,整理用物.
2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2)
穿刺拔针后按压针孔处3~5min,力度适宜,避免压迫颈动
脉,影响血液回流.(3)取颈静脉血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
病情变化,如面色,呼吸,心率等.(4)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
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5)凡病情危重,心肺功能不全的
患儿,不宜做颈静脉穿刺采血.(6)有
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
采用颈静脉采血.
论坛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