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

时间 : 2009-11-30 00:31:55 来源:chinadoctor.org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发颅内肿瘤的总称,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从神经外胚叶中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肿瘤。尽管就胶质瘤的一般意义而言(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它仅指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但“胶质瘤”一词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通常用于指所有胶质细胞来源的低级别肿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命名和分类,鉴于此类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颅脑肿瘤分类中将其归入神经上皮性肿瘤。【分类】(一)星形细胞一星形细胞瘤1.弥漫性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这些肿瘤有恶变倾向)(1)星形细胞瘤(Ⅳ级分类中的Ⅱ级):变异类型有:①纤维型;②肥胖细胞型;③原浆型;④混合型。(2)间变(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Ⅳ级):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变异类型有:①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②胶质肉瘤。2.更局限的病变(这些肿瘤无向间变星形细胞瘤及GBM发展的倾向)(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3)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二)少枝胶质细胞一少枝胶质细胞瘤(三)室管膜细胞1.室管膜细胞瘤。变异类型有:(1)细胞型;(2)乳头型;(3)透明细胞型(clearcell);(4)伸长细胞型。2.间变(恶性)室管膜瘤。3.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4.室管膜下瘤。(四)混合型胶质瘤1.少枝—星形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其他。(五)脉络丛1.脉络丛乳头状瘤。2.脉络丛癌。(六)未确定来源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性母细胞瘤1.星形母细胞瘤。2.极性成胶质母细胞瘤。3.大脑神经胶质瘤病。(七)神经细胞(及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混合性肿瘤)1.神经节细胞瘤。2.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3.婴儿促结缔组织生成性神经节细胞瘤。4.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5.神经节胶质细胞瘤,包括间变(恶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6.中枢神经细胞瘤。7.终丝副神经节瘤。8.嗅母细胞瘤(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神经上皮瘤)。(八)松果体细胞1.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2.松果体母细胞瘤。3.混合型/过渡型松果体瘤。(九)胚胎性肿瘤1.髓上皮瘤。2.神经母细胞瘤其他类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3.视网膜母细胞瘤。4.室管膜母细胞瘤。5.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髓母细胞瘤。变异类型有:①促结缔组织生成性髓母细胞瘤;②髓肌母细胞瘤;③黑色素沉着性髓母细胞瘤。(2)大脑(幕上)和脊髓PNET。【诊断】(一)临床表现1.病史依病变所在部位及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一般其发病缓慢,但位于脑脊液通道附近的肿瘤,因继发脑积水可导致病程相对较短。2.症状和体征(1)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发展通常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少数有中间缓解期。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和眼底视乳头水肿。:(2)局灶症状与体征:1)大脑半球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如位于功能区或其附近,可早期表现为神经系统定位体征。A.精神症状:主要表现有人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如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差。亦可有脾气暴躁、易激动或欣快等。B.癫痫发作:包括全身性及局限性发作。发作多由一侧肢体开始的抽搐,有些表现为发作性感觉异常。C.锥体束损伤:肿瘤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力弱渐瘫痪。病初为一侧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病变对侧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加和病理反射阳性。D.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质觉障碍,如肿瘤对侧肢体的关节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感觉等发生障碍。E.失语和视野改变:如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和颞枕叶深部,可出现相应表现。2)第三脑室后部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大或向一侧发展时尚可有局部体征。A.四叠体症状:①双眼上视障碍;②瞳孔对光反射及调节障碍。B.小脑体征:肿瘤向下发展,压迫小脑上蚓部,引起步态、持物不稳,水平眼球震颤。3)颅后窝肿瘤:肿瘤位于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干和小脑脑桥角,引起相应的表现。A.小脑半球症状: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如指鼻试验和跟膝试验不准,轮替试验缓慢笨拙等。;B.小脑蚓部症状:躯干性共济失调,如步行时两足分离过远,步态蹒跚等。C.脑干症状:交叉性麻痹,病变侧脑神经周围性麻痹,病变对侧肢体中枢性麻痹,即交叉性麻痹。D.小脑脑桥角症状:病变同侧中后组脑神经症状,如耳鸣、耳聋、眩晕、面部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声音嘶哑、进食呛咳和病变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二)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可表现为颅内生理钙化移位,局限性骨质改变,肿瘤钙化;鞍区或内听道骨质改变等。(2)头颅CT和MRI:根据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和信号区,以及肿瘤对脑室和脑池系统的压迫移位来判断。根据CT及MRI对胶质瘤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够精确,但可以做出初步评判(表3—1),但该方法不适于儿童病人。表3-1根据CT及MRI的胶质瘤的分级Kemohan分级ⅠCT:低密度无占位效应,无增强MRI:异常信号ⅡCT:低信号占位效应,无增强MRI:异常信号Ⅲ复杂增强Ⅳ坏死环形增强

多数低级别胶质瘤在CT及MRI片上不增强(尽管有40%出现增强,并且增强者预后更差)。CT扫描通常表现为低密度,MRI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且范围超过肿瘤的边界。一些恶性胶质瘤不增强。胶质母细胞瘤环形增强:CT表现为低密度胶质母细胞瘤的中央区代表坏死区;环形强化带为肿瘤细胞,不过肿瘤细胞也可延伸至远离“增强环”15mm处。为了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有条件者可在术后2~3日内行头颅CT普通或增强扫描,通常术后30天以后。术后早期CT普通扫描非常重要,可用于确定那些由于术后残留血液而不是增强所致的密度增高。CT增强扫描所见的密度增高区可能代表残余的肿瘤。约48小时后,术后炎性血管改变导致的强化开始出现,且与肿瘤无法区别,这种改变到大约30日左右减弱,但可持续6~8周。关于术后CT复查时间的建议不适于垂体瘤。(3)脑血管造影:表现为正常血管移位和曲度改变、病变的新生血管形成。2.脑电图可有慢波、棘波等表现。(三)临床分型通常将脑胶质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等不同病理类型。具体的分型可根据1993年WHO公布的标准。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为Ⅰ~Ⅳ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推荐的分类系统,Ⅰ级代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更为典型的星形细胞瘤被分为Ⅱ~Ⅳ级,与Kernohan分级的大概对应关系也列于表3-2中。

WHO及相应的Kernohan分类系统(1~Ⅳ级)Kernohan分级WHO?指定(分级)ⅠI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ⅡⅡ星形细胞瘤(低级别)ⅢⅢ间变星形细胞瘤Ⅳ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脑炎、脑脓肿、脑胶质增生、炎性肉芽肿、脑内血肿及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血栓和脑栓塞、良性颅内压增高等。【治疗】根据胶质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的不同,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和效果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不同的原则和特点。(一)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治疗选择(1)手术切除肿瘤。(2)放射治疗。(3)化疗。(4)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使用。2.外科手术治疗(1)在下列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外科手术应作为首要治疗措施:1)对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不能获得确切诊断的病人,建议行手术活检或部分切除以确立诊断。2)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①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的小脑半球肿瘤;②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3)肿瘤巨大或囊性肿瘤有导致脑疝的可能。4)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5)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6)为了推迟辅助性治疗及其对儿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年龄小于5岁的患儿)。7)小型肿瘤的侵袭性不如大型肿瘤,可能更适合早期手术治疗。(2)对于大多数浸润生长的大脑半球胶质瘤外科手术无法治愈,这些肿瘤许多不能完全切除。在可能的情况下完全切除肿瘤可改善预后。(3)对于水肿明显的大脑半球胶质瘤,建议术前3天开始口服激素,如:泼尼松5mg,或甲泼尼龙片8mg,每日2次。术中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或甲泼尼龙80rug,术后继续静脉或口服激素治疗脑水肿。(4)由于低级别胶质瘤的边界术中不易辨认,尤其是脑深部和功能区附近的病变,一些辅助性措施如立体定向及影像导航技术,对于确定深部或重要功能区肿瘤的边界有帮助。(5)全麻术后应注意电解质改变(1次/日)和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尤其是不能进食或进食差、可能存在下丘脑损伤等。有异常者至少每日监测2次电解质变化。(6)对老年病人或短期内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注意预防下肢血栓和肺栓塞。相关治疗包括速避凝和弹力袜等。(7)癫痫药物治疗原则:1)对于幕上大脑半球肿瘤,术前1周开始癫痫的预防性治疗,使术前1天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2)常用的抗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100mg,口服,每日3次)、苯妥英钠(100mg,口服,每日3次)和德巴金(500mg,口服,每日2次,数天后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后可改为每日1次)。3)手术结束前30分钟即开始抗癫痫治疗。4)术前无癫痫者,术后视情况口服抗癫痫药3—6个月,如术后出现癫痫者服用6~12个月,如手术前后均有发作者则服用1~2年。5)原则上以一种抗癫痫药物为主,联合用药时不同抗癫痫药物间可出现拮抗作用。6)用药期间注意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肝功能损害、血细胞下降等。长期用药时每月至少定期复查一次相关指标。7)停药时应逐渐减量。3.放射治疗回顾性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可以延长肿瘤未完全切除的病人的缓解期和生存期。因此术后放射治疗是必要的,具体放射治疗计划最好由放射科医师制定。4.化疗通常情况下到肿瘤发展时才采用(表3-3),PCV(procarba-zine,CCNU和长春新碱)常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肿瘤的生长。表3—3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化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化疗药物作用机制A亚硝基脲:卡莫司汀(BONU),OONU(lomustine),AONUDNA交联,氨基团甲基化(nimustine)B烷基化(甲基化)药物:甲(基)苄肼,替莫唑胺DNA碱基化,干扰蛋白合成C卡铂,顺铂通过链内交联产生螯合作用D氮芥:环磷酰胺,isofamide,癌得星DNA碱基化,正碳离子形成E长春花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碱,紫杉醇微管功能抑制剂Fepidophyllotoxins(ETOP-oside,VPl6,替尼泊苷,VM26)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Gtopotecan,irinotecan(CPT-11)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Htamoxifen(他莫昔芬)蛋白激酶C抑制剂I羟基脲J博来霉素K紫杉醇(paxlitaxol)L氨甲蝶呤M胞嘧啶:阿拉伯糖苷N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O氟尿嘧啶(FU)5.其他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等。(二)恶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类的Ⅲ级和Ⅳ级)对于恶性星形细胞瘤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必须首先考虑到以下3个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①年龄:所有研究均发现年龄是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年轻病人预后较好;②病理学特征;③入院时功能状态(如Karnofsky评分)表3-4Karnofsky评分评分含义100正常:无不适主诉,无疾病证据90能参加正常活动:有轻度症状80经努力可参加正常活动:有些症状70生活自理:不能参加正常活动60偶尔需要帮助:生活基本自理50经常需要帮助:生活不能自理40残废:需要特殊帮助和照顾30严重残废:需要住院,病情危重20非常危险:需要积极支持治疗10垂危:濒临死亡0死亡1.外科手术治疗(1)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手术切除肿瘤使肿瘤细胞减少加外照射治疗一直被作为一个标准方法。(2)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影像检查发现的残余肿瘤体积,对肿瘤发展及平均生存期有显著影响。手术一般不能治愈胶质瘤,因此手术应该以延长病人的高质量生存时间为目标;通常情况下神经功能良好、单个脑叶内的胶质瘤切除后可以达到这一效果。(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和(或)水肿导致脑疝的机会非常高。同时,次全切除对于延长生存期无多大益处。因此,只有在完全切除肿瘤可行的情况下或病人家属要求下才考虑手术治疗。(4)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病人收效不大,应慎重考虑。(5)术前无癫痫者,术后视情况常规口服抗癫痫药3—6个月;如术后出现癫痫者服用6一12个月;如手术前后均有发作者则服用1~2年。(6)复发肿瘤的再次手术治疗:1)不到10%的复发肿瘤远离原发部位。2)复发肿瘤再次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3)除Karnofsky评分外,对再次手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和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间隔时间越短则预后越差。4)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基于上述原因,建议下列病人不宜或慎重采用手术治疗:①广泛的优势脑叶的胶质母细胞瘤。②侵犯双侧明显的病变(如巨大蝶形胶质瘤)。③老年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④Karnofsky评分低的病人(通常情况下,在使用皮质激素时神经功能状况是术后预期能够达到的最好功能,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改善很少能超过这种程度)。⑤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2.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外放射治疗的常用剂量为50~60Gy。可分为局部外放射治疗和全脑外放射治疗。与局部外放射治疗相比,全脑外放射治疗并不能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而且不良反应较大。(1)在所有使用的化疗药物中有效率不超过30%~40%,大多数只有10%~20%。普遍认为肿瘤切除越多化疗效果越好,化疗在放射治疗前进行更为有效。(2)烷化剂在大约lo%的病人中有显著疗效(所有烷化剂疗效相似:BCNU、CCNU、甲苄肼)。卡莫司汀(BCNU)(BiCNU)和顺铂(AKAcisplatin,platinol*)是目前用于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主要化疗药物。4.立体定向(神经导航)下活检(1)立体定向活检可能会使25%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漏诊。(2)在中央低密度区(坏死)和周边环形强化区采集标本时,活检检出率最高。(3)怀疑恶性星形细胞瘤时下列情况应考虑活检:1)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手术难以到达的区域。2)大型肿瘤合并轻微神经功能障碍。3)一般情况差,难以承受全身麻醉的病人。4)当无明确诊断时,为明确诊断以便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时。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淋巴瘤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有时表现相似,如果没有免疫染色,病理学上也可误诊。活检应予认真考虑,防止对首选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淋巴瘤进行手术治疗。5.其他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等综合治疗。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神经胶质瘤”相似的文章

更多>>

神经胶质瘤疾病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 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