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11:06:20 来源:www.fx120.net
上皮样肉瘤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29卷 图谱 作者:孙建方 杨雪源 李慧珠 张良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曹双林(南通医学院附院皮肤科) (Epithelioid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2期第29卷图谱
作者:孙建方 杨雪源 李慧珠 张良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曹双林(南通医学院附院皮肤科)
(EpithelioidSarcoma)
患者男,48岁,左上肢多发性结节、溃疡2年,波及头皮及左肩胛部10天。患者2年前发现左前臂屈侧远端出现一淡红色结节,直径1.5cm,质地稍硬,无明显自觉症状。近1年来沿左上肢屈侧发生类似皮损20多个,呈带状分布。在当地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为“环状肉芽肿”,因经济方面的原因,未予治疗。半年前,局部多数结节发生自发性破溃,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并出现左上肢弥漫性肿胀、活动受限,伴局部疼痛,再次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穿通性环状肉芽肿”,给予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甙片6#/d及异维A酸20mg/d,治疗半月,皮损未见好转。入院前10天,于头顶及左侧肩胛部发生类似结节及环状损害,左上肢肿胀进一步加重,活动明显受限,转来我院。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尚可,近1个月来开始出现发热。
入院查体:T36.8℃,心、肺、肝、脾等物理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前臂屈侧、左上臂内侧可见带状分布的溃疡20多个,溃疡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直径0.5~1.8cm,形态不规则,表面附有血痂或脓性分泌物。部分溃疡边缘高起呈堤状,有压痛,部分溃疡已愈合留有萎缩性瘢痕。溃疡间皮肤高度肿胀,表面光滑发亮,压之呈凹陷状(图1)。头顶部可见1cm×1.2cm深红色结节,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凹陷。左侧肩胛部有数个蚕豆大红色结节,无破溃。左腋下可触及直径1.5cm活动性淋巴结,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均正常;溃疡面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肝、脾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片示右侧肺门有花生米大阴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切片1(取材于左前臂结节),表皮溃疡形成,肿瘤位于真皮内,呈大小不等结节状,边界不甚清楚,部分结节中央发生大片坏死,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浅染,核深染,部分区域可见呈交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细胞不小不一,核深染、有明显异型性(图2),诊断:上皮样肉瘤。切片2(取材于左肩胛部结节),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胶原束间可见较多梭形细胞浸润,边界不清,细胞核深染、大小不一、有明显异型性,局部无炎细胞浸润(图3),考虑为上皮样肉瘤的转移性病变。
患者入院后2周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查体:右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胸透及胸片示右肺气胸,急转综合性医院,患者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回家。
讨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Enzinger于1970年首报,国内迄今仅有数例报告[1,2],其组织学起源至今并不十分清楚,考虑可能为来源于具有上皮样分化能力的原始间充质细胞[3]。该病临床上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好发于四肢远端,尤以指屈侧、手掌、前臂屈侧及腕部多见,也可见于头颈部及阴部。初发皮损为真皮或皮下结节及斑块,褐红或灰黑色,中央易发生溃疡。四肢近侧皮损常沿筋膜面或血管、神经向心性发展,临床表现类似于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深部损害附着于筋膜、腱鞘及骨膜,伴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本病发展缓慢,局部切除后常复发,早期有淋巴结转移,后期常转移至肺[4]。组织病理学改变:肿瘤多位于真皮、皮下及深层组织,呈不规则结节状,中央常发生坏死,周边有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混有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两型细胞均可有异型改变。我们所见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该病诊断。患者病程后期头皮及左侧肩胛部发生转移,最终出现了气胸。我们初步考虑气胸可能为肿瘤肺部转移引起。国内报告的2例患者均为男性,皮损初发于手部,后向上肢近端发展,临床分别误诊为孢子丝菌病及慢性溃疡,后经病理及免疫病理检查确诊。两例均接受了截肢治疗。1例随访4年未见复发和转移,另一例预后不详。
因本病少见,皮肤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也不足,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多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病理上,尤以低倍镜下本病类似于栅状肉芽肿性疾病,例如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应注意鉴别。其它应与本病在病理上鉴别的疾病有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及血管肉瘤等。如将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综合考虑,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皮样肉瘤大部分瘤细胞角蛋白及EMA染色阳性,也有CD34阳性反应的报告[5]。
参考文献
1,叶培明,李克勤,冯艳,等.上皮样肉瘤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4):275~276
2,王赛枫,牟贤龙.上皮样肉瘤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4):288~289
3,FarmerER.Patholotyoftheskin.Norwalk:Appleton&Lange.1990.783~785
4,ElderD.Lever'shistopathologyoftheskin.8thed.Philadephia:LippincottRaven.1997.865~868
5,ArberDA,KandalaftPL,MehtaR,etal.Vimentinnegativeepithelioidsarcoma:ThevalueofanimmunohistochemicalpanelthatincludesCD34.AmJSurgPathol,1993,17(3):302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