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烧伤

www.legaldaily.com.cn

时间 : 2009-11-29 22:37:14 来源:www.legaldaily.com.cn

[摘要]

“全军烧伤研究所现象”探析

本报特约记者 陈玉玺  一个从3名医生、6张病床起家的小小科室,经过短短数十年的打拼,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上颇具影响的四大“烧伤家庭”之一。在一片惊呼声中,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撑起一块“中国高地”,且持续保持强势地位。这独特现象中究竟有何奥秘?该所良好的内部运作机制,也许能解开奥秘所在,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举足轻重“掌门人”  “一个学科要兴旺发达,必须有一个才、识、德俱佳的学科带头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全国百名优秀院长”李书章对记者说。  烧伤所长的第一代“掌门人”是烧伤泰斗黎鳌。他是我国烧伤医学的开山鼻祖,曾先后主持军队“六五”、“七五”和“八五”多项攻关课题。1994年荣获国际烧伤最高奖一伊文斯文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及首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9年获首届“全国百名优秀医生”殊荣。  然而,仅仅技术精湛,尚不过是手艺娴熟的“工匠”。真正的“大师”,必须是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智者。  黎鳌的高风亮节,嘉言懿行,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身边的人。谈起他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举人过肩,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大弟子杨宗城教授说:“为什么全所人员都愿意跟着他为烧伤医学而奋斗?为什么他能团结全军甚至全国烧伤工作者一道为我国烧伤事业出力?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一个德高望重的带头人,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烧伤所第二代带头人汪仕良,第三代带头人黄跃生,均具乃师风范。大树底下小树壮  黎鳌于1999年8月去世后,总后勤部的首长、三军大领导及所有关心祖国烧伤医学的人都担心:这里的烧伤学科会不会垮掉?  在科技界,“大树底下不长草”,一个巨人倒下去,整个学科便一蹶不振的现象,并不鲜见。三军医大副政委张朝宁解释说:大树有其先天优势,阳光、雨露、营养、水分,都能捷足先登,身后自然一片荒芜。  烧伤所却是大树底下小树壮。因为:  ―――老专家甘当人梯,举肩过人。大树不仅不与小树争阳光、养分,还为小树遮风挡雨,精心呵护。1998年,黎鳌在他身体还很好的情况下就急流勇退,但他没有选择长期追随自己的肖光夏和杨宗城,却选择了更为年轻、刚从国外回来的汪仕良教授接班,为的是汪教授起码能干十年。到1998年,同样是在汪教授身体尚好、工作也很顺的情况下,黎、汪两位教授和学校领导再次从事业需要出发,考虑的不是中间50、60年代毕业的那茬儿人,而是让年仅40岁的黄跃生接替。因此,所里的交接班非常顺利和成功。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现严格考核、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选拔实验室和课题负责人,积极推荐年轻人参加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创造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开放流动的新体制。  ―――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设立全军烧伤医学中青年优秀论文奖和“黎鳌烧伤医学奖励基金”,以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献身国防医学事业,奖励对发展烧伤医学专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烧伤医学工作者。  ―――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一方面利用黎鳌等知名专家在国际、国内烧伤医学界的威望,积极打通到国外留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攻读学位、在职培训等措施和手段,不断改善人才素质结构。  长期精心打造、辛勤培育,该所建构起一个以第一代为中坚力量,第二代为骨干力量,第三代为新生力量,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梯队。众人划桨行大船  一个大面积烧伤患者,常常需要四五个护士同时护理。当年抢救英雄梁强时,为切除焦痂同时在手术台上工作的竟达30人之多!  烧伤救治这一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们必须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第三军医大学政委罗振江告诉记者:现代医学分工日趋精细,许多问题决不是一个学科孤军作战所能解决的,必须加强学科间的协同作战,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烧伤所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得益于他们“走大协作、大发展之路,出高质量、高水平成果,创共繁荣、同进步局面”的科研方针。  为把“蛋糕”做大做好,他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和本所实验设备毫无保留地向外单位开放,并主动承担驯养实验动物、收集标本、解剖、计算数据等一些服务性保障工作。他们是协作研究的组织者,又是课题的设计人,不仅帮助协作单位设计选定研究课题,而且参加并指导一些重要实验。可以说,协作单位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撰写的每一篇论文,都凝聚着烧伤研究所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协作单位撰写发表的上百篇论文,他们都坚持不署自己的名字。他们认为:研究出的成果大家来应用,汇聚人家的成果来推动我们的发展,这是“双赢”的合作。这些年来,他们有十多项国际医学难题,就是依靠协作攻关得到解决的。  三军医大校长吴灿对记者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只有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敢为人先,勇闯禁区,才能抢占国际医学的制高点。正是因为注入了创新的精髓,烧伤所才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以部队和患者之需为创新之源。多年来,他们坚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的学术和科研方向,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大面积烧伤曾是国际烧伤界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烧伤研究所的人们不信邪,偏要闯一闯。一闯闯出了新天地,救治70%、80%、90%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记录不断被刷新。  现任所长黄跃生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要求所有的选题立项,必须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同时把医疗、科研工作成绩与个人的评功评奖、职务晋升、出国进修、报考研究生等直接挂钩,鼓励创新研究特别是原创研究。  近年来,该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加快。1998年至2002年,他们即获得国家省部委科研经费1600万元,与企业签订合作开发协议金额达5000万元,为该所领跑国际烧伤医学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上一篇:没准备最好别说下一篇: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www.legaldaily.c...”相似的文章

更多>>

烧伤疾病

按一般常规检查,无特殊。可进行皮肤检查。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