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9:38:45 来源:drug.soouo.com
烧伤(burn)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是由火焰、灼热气体、液体或固体等热力因素所引起的损伤。一般超过45℃的热源即可致皮肤烧伤。热源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烧伤程度越重,严重烧伤不仅造成局部皮肤损害,还可引起全身各系统一系列病理变化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休克、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可危及病人生命。
小面积烧伤的全身反应不明显,以局部表现为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较严重,属全身性疾病,临床可分三个阶段。
1、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后1~2小时内,由于剧痛、恐惧常引起神经源性休克。接着大量血浆样液体从血管渗出,形成水疱,或聚集在组织间隙,导致烧伤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性水肿,同时失去表皮的创面不断渗漏,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渗出多自伤后2小时开始,6~8小时最快,36~48小时达高峰,一般72小时后开始吸收。所以,烧伤48小时内称休克期。
2、感染期皮肤烧伤失去一道天然防御屏障,创面坏死组织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面积烧伤极易发生感染。一般休克期后即进入感染期,有三个高峰。①早期败血症:凶险,烧伤后3~7天内出现,与渗出液吸收,致病菌(G-杆菌)及毒性产物入血有关。②中期败血症:多出现在伤后2~4周,与焦痂分离脱落,新鲜创面裸露,细菌直接侵袭有关。③后期败血症:多在伤后1个月,与创面长期不愈合,病人抗病力极低有关,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体温异常(寒战、体温>40℃或<36℃),呼吸急促,脉搏快弱,并出现烦躁、幻觉、淡漠,或创面萎陷,色暗出血,脓多腥臭,以及白细胞升高或骤降,均为烧伤败血症。
3、修复期烧伤后5~8天至创面消灭。
烧伤病情估计和分度: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因此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是判断伤情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烧伤面积的估计,有九分法及手掌法两种方法:
(1)中国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按解剖区分为若干9%的等分,便于计算和估算。成人头颈部占9%;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后及会阴部占3×9%(27%);双下肢及臀部占5×9+1%(46%)。
(2)手掌法或称一掌法。以病人自身手掌五指并拢,一掌面积等于体表面积的1%。本法适用于估计散在烧伤或弥补九分法的不足。
2、烧伤深充的估计目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Ⅰ度、Ⅱ度、Ⅲ度。Ⅱ度又分浅Ⅱ度和深Ⅱ度。临床上习惯将Ⅰ度、浅Ⅱ度称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
Ⅰ度损伤表皮浅层。表现为皮肤潮红,质地正常或轻度红肿,无水泡。皮肤感觉敏感,烧灼感,拔毛时有痛感。
浅Ⅱ度损伤表皮和真皮的浅层。表现为皮肤红,可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创面鲜红,皮下水肿,剧痛,感觉过敏,拔毛时有痛感。
深Ⅱ度损伤至真皮的深层。皮肤色浅红或白,表皮下积液,水泡小,创面浅红或白中透红,水肿明显。皮肤感觉较迟钝、疼痛,拔毛时觉微痛。
Ⅲ度伤及皮肤全层,重者可达皮下脂肪、肌肉、骨骼。创面苍白或棕黄或焦黑,局部干燥。可见树枝样粗大血管网,皮下水肿明显,疼痛消失,感觉迟钝,拔毛时不痛,易拔除。
3、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0%~49%,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Ⅲ度烧伤在10%~19%之间。b.全身情况重,已有休克。C.复合伤,合并严重创伤或中毒。D.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一)现场急救
1、迅速消除致伤因素应立即脱离现场,并迅速脱掉着火衣服,来不及时可就地打滚或用水浇,或跳入附近河流、水塘、或用大衣、毛毯、雨布、棉被等压灭火焰,切忌奔跑、喊叫或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助火燃烧,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及手的深度烧伤。对汽油烧伤病人,勿用水浇,应立即用毯子、大衣等非易燃物品将身体覆盖,并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和防护用品。
2、冷却疗法小面积烧伤后立即把伤肢浸泡于清水中30分钟,既止痛又有减轻余热损伤的作用。
3、保护创面用清洁敷料、被单包裹,但禁用任何药物拭抹。
4、转送大面积烧伤应尽早转送医院,如休克已发生应在附近医疗机构进行抗休克治疗,然后转送至指定医院。转送途中应持续静脉输液,并予以镇静镇痛剂,妥善包扎创面,口服或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二)创面处理
1、早期清创应待全身情况基本稳定后实施,但尽可能争取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清除创面上的污物,剃除周围毛发,正常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创面用大量0.1%新洁尔灭溶液和盐水冲洗,大水泡应在消毒后穿刺吸出泡内渗液,可拭抹0.1%硫柳汞液,创面污染重者涂1%磺胺嘧啶银霜。
2、浅度烧伤创面处理Ⅰ度烧伤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浅Ⅱ度烧伤主要是防止感染,对于肢体、躯干部Ⅱ度烧伤创面及小儿烧伤适用包扎疗法,面积大或头颈、会阴部烧伤宜用暴露疗法。
3、深度烧伤创面处理大面积深度烧伤以暴露疗法为主,在手术、功能部位辅之以包扎疗法。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和痂皮。肉芽创面应尽早植皮。
(三)全身治疗
1、抗休克对中、大面积烧伤和深度烧伤病人应警惕有无休克的出现,并补充晶体和胶体溶液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Ⅱ、Ⅲ度烧伤面积(1%)×体重(kg)×1.5ml+每日需液量2000~3000ml,每日需要量用5%葡萄糖输给,其余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输给。其中半量应在伤后8小时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第一个24小时实际晶、胶体补液量的半量+每日需液量。晶体和胶体比例一般2:1,Ⅲ度>50%者应比例为1:1。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纠正低氧血症及酸碱平衡失调。
2、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防治败血症。
3、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4、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5、防止肺部并发症。
6、防止肾功能不全。
7、防止应激性溃疡。
8、防止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1、加强防火教育宣传,严格易燃易爆物管理,并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及规章制度。
2、发生火情,应尽快将伤员从火灾现场抢救出来,给予安慰鼓励,稳定情绪,并给相应的急救措施。
3、迅速处理危及伤者生命的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若有骨折应先行固定,并保护创面,以减少再感染。
4、给止痛镇静,可肌注杜冷丁50~100mg,或安定10mg。对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及小儿患者忌用吗啡制剂止痛,以免抑制呼吸。
5、能口服者,即可给喝淡盐水或烧伤饮料,有助防止休克发生。
6、常规使用抗生素及肌注TAT预防感染。
7、注意对呼吸道的护理,因烧伤后呼吸受烟雾,热力等损害,易造成呼吸道损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要及时切开气管,并给氧吸入。
8、各类烧伤伤员应尽量就地治疗,必须转送上级医院治疗的重度或特重度伤员,应做好充分准备,如伤员转送的时机,一般在休克发生前或积极抗休克后,才可转送。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