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7:16:22 来源:med.haoyisheng.com
0.5%碘伏处治中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53例总结
0.5%碘伏处治中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53例经验总结
作者:袁瑞武作者单位: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
【关键词】0.5%碘伏中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烧伤专科采用0.5%碘伏局部处治中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本组53例患者为烧伤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1~63岁;烧伤面积在1%~20%TBSA之间。部位多见于四肢、躯干、会阴部。伤后创面多有不正规处理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局部以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主,创面有不同性质的分泌物;全身有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常增高。
1.2治疗方法患者均为伤后创面感染而就诊。局部治疗: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先将创周及创面用2.5%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后,再用1∶1000苯扎溴铵及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创面及创周,无菌纱布拭干,常规消毒创周皮肤。将浸有0.5%碘伏液的纱布2层敷于创面,其上覆盖一层凡士林油纱布,多层无菌敷料包扎固定于对抗挛缩功能位或采取半暴露疗法,视创面分泌物多少,可换药1~2次/d。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白细胞,每日记录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3~7d内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好转:3~7d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好转,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无明显改善。
53例患者经此法治疗后,创面红肿逐渐消退、分泌物逐渐减少、疼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缓解,复查血白细胞正常。51例患者创面感染于3~7d内及时有效的控制,2例患者7d后感染控制,总有效率100%,且患者自感局部用药后舒适、无刺激,疼痛明显减轻,无不良反应。
烧伤水肿开始回吸收即进入急性感染期。由于烧伤后病人体表生理防御屏障的破坏,全身免疫功能的下降,外界及自身菌群的侵袭,加之创面广泛坏死组织的存在、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都为病原微生物繁殖侵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因此烧伤后创面感染发生率高,若不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治疗,控制感染,则感染蔓延,甚至导致脓毒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发生,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居多,也有真菌、厌氧菌、病毒感染者,多为混合感染。碘伏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对细菌、真菌、病毒等都具有杀灭作用,且具有毒性低、无刺激性、抗菌消炎作用持久、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碘伏可于创面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具有消炎、收敛、修复、消肿等功效,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加之油纱可加强创面引流,减轻感染,又便于换药时更换内层敷料,疗效更佳。通过临床验证,此法是控制烧伤创面感染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此法适合于中小面积的烧伤感染创面,一次外敷不宜面积过大,以免引起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一般一次外敷面积应掌握在20%以下,对碘有过敏史者慎用此法。
相关链接学术中心惠氏精英学院,网罗妇儿专家的力量糖皮质激素规范化使用教育中心冠脉疾病诊断治疗最新进展抗栓学术中心网络课堂现场直播糖皮质激素|冠脉疾病诊断|丙肝认知调查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