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代价--浅说"
神经性厌食症"新华网广东频道(2006-03-2808:28:10)来源:梅州日报编辑:周悦涵
走进心理门诊的是位骨瘦如柴的18岁女孩小林,母亲称:小林喜欢舞蹈,待长到十三四岁时,她觉得自己似乎太胖了,于是开始节食减肥。起初仅节食肉类,饼干、甜食并未限制,但一年下来减肥效果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美的追求和当舞蹈家的愿望愈加强烈,减肥行动也加快了步伐,除节食外,她开始采取催吐、导泻、过度运动等方法,果然效果明显,体重骤减,到十七岁时,体重不到35公斤。但小林仍认为自己太胖,继续设法减肥。父母对她的健康十分担心,曾带她到内科就诊,但小林对医生的忠告置若罔闻。后来她出现了月经紊乱、闭经、营养不良、下肢
水肿、便秘、心动过缓、
低血压等症状,情绪也变得不稳,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经检查,小林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这是一种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心理障碍,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女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体形,过度节食以致体重显著降低。患者往往完全不食高糖或高蛋白食物,而且坚持大运动量如跳舞、跑步、健美操甚至拳击等,即使体重已经降低很明显,患者仍然对自己的体形和体重不满意,继续盲目节食或过度锻炼,不听劝阻。多数人初期并不真正厌食,只不过是不敢吃,或吃完之后强迫自己呕吐、设法催吐,于是患者进食往往躲开他人,偷偷进行。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大多因躯体问题如营养不良、
月经不调、
下肢水肿、低血压等严重者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而先到内科或妇产科就诊,往往到病情严重时才被送到精神科就诊。由于我国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变化以及审美意识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小林逐渐恢复了健康。她已意识到:折磨自己的心魔,正是那病理性、不科学的爱美观。(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邝云航)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电话:010--6307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