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肾脏损伤

闭合性肾脏损伤76例分析

时间 : 2009-11-29 21:29:37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闭合性肾脏损伤76例分析,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闭合性肾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52例,手术治疗24例。手术中死亡3例,其余病例除1例术后死于脑疝外,均治愈。结论根据外伤史、血尿、肾区叩击痛或压痛及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对无合并腹膜内脏器损伤的肾脏损伤原则上是先行非手术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在不危及病人生命情况下,尽可能手术保留肾脏。

【关键词】肾/损伤血尿泌尿外科手术

肾脏损伤较为常见,但往往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而容易误诊,以致延误治疗。199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闭合性肾脏损伤病人7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闭合性肾脏损伤病人76例,男67例,女9例;年龄9~72岁,平均37岁。左肾42例,右肾31例,双肾3例。损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共57例;其次为坠落伤15例,打击伤4例。多发伤38例,其中合并脾破裂11例,脑挫裂伤8例,肝破裂及骨盆骨折各6例,脊柱骨折5例,小肠破裂4例,胰腺损伤2例。

  1.2临床表现

  7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持续3~25天,平均6.3天。有腰部疼痛及压痛者54例,腹膜刺激征5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者20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者13例。

  1.3治疗方法及结果

  76例中非手术治疗52例,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肾切除13例,修补肾8例,部分肾切除2例,右肾切除加左肾修补1例。手术中死亡3例,占3.95%。其余病例除1例术后2天死于脑疝外,均治愈。

  2.1诊断

  单纯闭合性肾脏损伤而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依据外伤史、血尿、肾区叩击痛或压痛及影像学检查,一般不难诊断。但伴有多发伤时,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往往被多发伤所掩盖而造成漏诊。对有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者,不仅要想到腹膜内脏器的损伤,还应考虑到肾脏的损伤。本组有4例病人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术前考虑为脾破裂等腹膜内脏器损伤。但术中仅发现肾脏损伤伴腹膜后血肿,腹腔穿刺所抽取的血液为腹膜后血肿破裂进入腹腔及针头误入血肿内所致。

  2.1.1血尿在肾脏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血尿的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肾脏损伤的程度,一般肾实质损伤累及肾盂者血尿重,反之血尿轻。所以单纯从血尿的轻重来估计肾脏损伤的程度并不十分可靠,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本组3例严重肾损伤行肾切除的病例,术前仅有镜下血尿。而2例明显血尿伴有血块者B超及CT检查示肾脏轻度裂伤,经严密观察非手术治疗而愈。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多发伤时往往忽视了对尿液的检查而致漏诊。本组有7例术前漏诊,而在手术中得以发现。因此,对每例外伤病人均应常规进行尿液检查,对不能自行排尿者,必须导尿进行检查,以防漏诊。

  2.1.2影像学检查对判断肾脏损伤的重要价值

  腹部X线平片根据肾影和腰大肌影情况,可初步估计肾脏损伤的程度。常规肾盂静脉造影对肾脏损伤诊断正确率为30%~50%,大剂量肾盂静脉造影诊断正确率约为93%[1]。但严重肾脏损伤时仅做静脉肾盂造影很难作出损伤程度的判断[2],对轻度肾脏损伤也不能显示[3]。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肾脏损伤类型及程度的判断具有较大优越性,但往往受条件的限制,在基层医院还难以应用。随着B超及CT的普及,对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断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本组B超检查43例,诊断正确率为79%。CT检查11例,诊断正确率为100%。我们认为B超及CT检查具有简便、安全、迅速、无创伤及准确率高的优点,其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闭合性肾脏损伤76...”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肾脏损伤疾病

1. X线检查:腹部平片 可见下位肋骨或腰椎横突骨折,肾区阴影增大,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脏形态增大,肾盂肾盏充盈缺损,肾脏不显影或造影剂外溢可明确肾脏损伤的情况。 2. CT检查 :可了解肾脏的形态,损伤的类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