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14:53:20 来源:www.80075.com
关键词 十二指肠壅积症 辨证论治 医案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由任何原因,阻碍饮食物顺利通过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淤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部胀闷嗳气、
关键词十二指肠壅积症辨证论治医案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由任何原因,阻碍饮食物顺利通过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淤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部胀闷嗳气、疼痛、呕吐、消瘦。其病因有十二指肠本身的病变或来自十二指肠以外的压迫,除少数为先天性畸形和胆、胰、肾肿瘤等引起外,大多数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造成阻塞所致。本病女性多见,情志刺激,劳倦过度常为其诱发因素。中医学无本病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呕吐”、“反胃”、“胃脘痛”范畴。近年来,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数例,疗效尚可,兹举例2则如下。 例1李某,女,35岁。2001年4月16日初诊。因家庭不和,情怀不畅多年。今胃脘胀满疼痛,痛连两胁,食后加重,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量少,四五日一行,已20余天。每于食后2小时左右,呕吐食物,呕后胃脘胀痛减轻。曾服用吗叮啉、西沙必利、胃复安等胃肠动力药,但药后反觉胃脘胀痛更甚。形体消瘦,体倦乏力,喜叹息。舌质红、苔厚腻而黄,脉弦滑。体检:心肺正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肝、胆、脾、胰未见异常。上消化道X射线检查:十二指肠内钡剂呈钟摆样来回摆动,近端肠管扩张,钡剂滞留胃和十二指肠内,俯卧位时钡剂排空好转。诊断为:十二指肠壅积症。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饮食积滞,腑气不通。治宜疏肝理气,降逆和胃,通腑导滞。方选柴胡疏肝饮合木香槟榔丸加减:柴胡、香附、青皮、黄芩、木香、川朴、槟榔、枳实、莪术、三棱、生大黄、白术各10g,黄连5g。每日1剂,水煎250ml,分5次1日内服完。上方连服17剂后,呕吐停止,胃脘胀痛,两胁疼痛消失。原方去香附、青皮,加党参15g,生大黄、川朴减至6g,继服7剂。此后诸症缓解,嘱内服逍遥丸3个月,并调摄情志,节制饮食,少食多餐,饭后右侧卧位或膝胸位,以防病情反复。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肝气郁滞日久,肝失疏泄,木横乘土,饮食积滞,故腹胀腹痛,食后加重,呕吐嗳气泛酸。病以气滞为先,故治用柴胡疏肝饮合木香槟榔丸加减疏肝理气,清热通腑,导滞行瘀。 例2张某,女,43岁。2002年10月11日初诊。确诊十二指肠壅积症1年余,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病情时好时差,反复发作,曾屡服各种胃药,几无寸效。近1月来,胃痛隐隐,痞满饱胀,食后加剧。嘈杂泛恶,呕吐屡作,多发生于食后2~3小时,有时夜间亦呕。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夜寐不实。舌苔黄略腻,脉弦滑。证属脾胃虚弱,虚实夹杂,上热下寒,寒热互结。治宜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益气健脾。方选黄连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黄连、干姜、旋覆花、炙甘草、桂枝、法半夏、黄芪各10g,丁香6g,代赭石、党参各15g,大枣5枚。5剂。每日1剂,水煎250ml,分5次1日内服完。二诊时呕吐胃脘胀痛明显减轻,黄连、干姜减至6g,继服14剂后诸症基本缓解。嘱少食多餐,加强腹肌锻炼,增强体质,并服香砂六君丸3个月以善其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病患者久病不已,上热下寒,寒热互阻,阴阳失调,虚实夹杂,脾胃升降失调,故呕吐腹痛屡作,其病机与黄连汤证、旋覆代赭汤证颇为合拍。 收稿日期2005-07-26 辨证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验案举隅王冬扣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7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胃下垂之治不必皆由升举下一篇: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