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口服阴性造影剂应用与否对食管轮廓勾勒、容积剂量参数及参数预测急性
食管损伤能力的的影响目的:探讨胃肠道口服阴性造影剂的应用是否能够帮助食管轮廓的勾勒,以及其对容积、剂量参数和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自2003年1月至12月,25名病理明确的非
食管癌胸部
肿瘤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3人,女性2人,中位年龄53。均由VarianClinac-2300C/D加速器照射,6MvX线,处方剂量3066Gy(中位剂量60Gy)。所有患者在PhilipsACQSIM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下进行两次治疗位扫描(层厚0.5-0.8厘米)。在后一次扫描前患者口服30ml胃肠道阴性造影剂,从而构成自身对照。扫描图像在Cadplan6.08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重建。由单一研究者针对无造影剂(以下简称C-)和有造影剂(以下简称C+)的图像分别进行轮廓勾勒,并记录每位患者C-和C+图像中通过气腔或造影剂发现食管确切位置的层数。食管结构细分为内腔体积、粘膜层体积和全食管体积三种轮廓,并分别计算容积和剂量参数(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V10-50)。比较容积、剂量参数变化时的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评估各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结果:吞咽造影剂后,14名患者食管腔清晰的层面数增加,3人无改变,而另8人管腔清晰的层面数反而减少。C-图像共622层,其中管腔轮廓清晰的有363层;C+图像共621层,其中轮廓清晰的为388层(p=0.37)。Dmean和V10-50高度相关。同未服造影剂时相比,C+的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容积变化明显(p=0.017~0.028),但是食管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C-或C+时Dmean、Dmax或V10-50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0.97)。25位患者中共有16人出现了CTC3.0二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无论是否应用造影剂,在所有的参数中,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Dmean都是较好的预测指标,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在C-或C+情况下十分接近(0.720.79),而Dmax为0.620.68。结论:在研究条件下,胃肠道口服阴性造影剂应用后56%(14/25)患者食管腔清晰的CT层面数增加,但其他患者则没有得益。全组患者C+所增多的层面数并不显著。阴性造影剂同样没有明显改变各类物理参数,对参数的预测能力也没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