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19:21:20 来源:www.msdchina.com.cn
变应性结膜炎
结膜的变应性炎症.
急性或慢性卡他型变应性结膜炎通常是变应性综合征(如枯草热)的一部分,但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的物质(如花粉,真菌孢子,尘埃,动物皮屑)而单独发病(参见第95节春季角结膜炎).
症状,体征和诊断
明显的眼痒,可伴有大量流泪,结膜充血和水肿.病史常可提示病因,也可为皮肤试验证实.
致病的变应原,不论是已获检定的或只是怀疑的,均需避免.频繁用刺激性小的溶液(如缓冲的0.65%盐水)洗眼可减轻眼刺激症状.不得戴接触角膜的镜片.口服抗组胺药常有效,在眼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能发生与在鼻相同的反跳现象.局部用抗组胺药(如0.5%安他唑啉,0.3%抗感明)有效,但需同时用血管收缩剂,如0.025%~0.05%鼻眼净或0.125%新福林作为滴眼液.但局部用抗组胺药或制剂含有的防腐剂有可能致敏,多数病人对口服抗组胺药加局部单用血管收缩剂效果比局部合用抗组胺药和血管收缩剂更好.4%色甘酸钠眼溶液可能有效,尤其是先前已接触过变应原时可预防症状发展(见上文变应性鼻炎).严重病例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如1%羟孕酮或0.1%氟甲龙,每日4次)可作为最后的手段以及在眼科专家建议下使用.在此种治疗之前及治疗期间需定时测眼压;治疗应尽早结束.
其他变应性眼疾病
眼睑可发生血管水肿或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或特应性皮炎.眼睑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细胞性(Ⅳ型迟缓型)超敏反应,可由各种眼部用药或手指误将药物带到眼部(如司药人员的手沾了抗生素)引起,也可由面用化妆粉,指甲油或染发剂引起.角膜可能由变应性眼疾病的扩展或由一种浅表点状角膜炎的变异型所累及.
眼痛,羞明,流泪和角膜周围睫状体炎症,表示可能有前葡萄膜炎.多数病例原因不明,偶可与特殊性环境中的变应原和细菌所引起的细胞介导超敏反应(迟缓型)有关.交感性眼炎据认为是葡萄膜色素的超敏反应.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系由自身晶状体蛋白的变应性所致.这种严重反应通常在顺利地摘除一侧晶状体几小时后,出现于另侧保留的晶状体,但也可在波及晶状体囊的创伤或炎症之后发生.遇到这些严重的眼疾病,眼科医生需迅速判断,予以治疗(参见第98节).
食物变应性和不耐受性
食物变应性是指由于进食一种特殊食物后会反复发生症状,而此种食物已证明有免疫根据(对食物的IgE抗体).食物不耐受是指临床胃肠道发生的机制与免疫无关或不明.
许多常见的食物不良反应,被归咎于食物变应性,尽管并不存在令人信服的因果证据,诸如至少能用皮肤试验证实,并存在着与食物相关的特异性IgE抗体.有些说法是有争议的和几乎肯定是不正确,例如认为食物或食物添加剂不耐受(或变应性)与活跃过度的儿童,"紧张疲劳综合征"及遗尿症有关.认为食物变应性与关节炎,肥胖,竞技状态欠佳,抑郁等有关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唇炎,口疮,幽门痉挛,痉挛性便秘,肛门瘙痒和肛周湿疹也偶尔被归咎于食物变应性或不耐受,然而两者之间的联系难以证实.近来发现食物不耐受与那些刺激性肠综合征有关,并经双盲食物激发食物肯定.另外,有趣的是,当反应出现时直肠前列腺素浓度升高.有初步资料指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偶尔也可发生同样的现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肠病是一种可能与特殊食物变应性有关的少见病,表现为腹痛,肠痉挛和腹泻,伴有血内嗜酸粒细胞增多,肠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失蛋白性肠病,并有特应性疾病史.偶有吞咽困难,表示食管受累.
真正的由IgE介导的食物变应性通常发生在婴儿,绝大多数病人有明显的特应性家族史.
最初的表现可仅为湿疹(特应性皮炎)或湿疹伴胃肠道症状.至1岁末皮炎常已不是主要问题,而开始出现变应性呼吸道症状.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可因对食物的变应性而加重,此种变应性可由皮肤试验检定.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食物的重要性减小,儿童对吸入的变应原发生的反应增加.对于10岁的哮喘和枯草热患儿,食物很少能激发呼吸道症状,即使皮肤试验持续阳性.如果年岁更大的儿童以及成人持续存在或发生特应性皮炎,皮炎的活动性似乎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IgE介导的变应性,虽然患广泛皮炎的特应性病人其血清IgE浓度远高于无皮炎者.
绝大多数年轻的对食物变应性的病人对较强的变应原(如鸡蛋,牛奶,花生和酱油)过敏.老年人当进食极微量这类食物和其他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时可发生剧烈的反应,表现为暴发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甚至全身过敏反应.敏感性较低的病人只有在进食有关食物后进行体育活动,才发生过敏反应.
牛奶不耐受有时系由肠内二糖酶缺陷所致,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参见第30节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性).在另一些病人,牛奶引起胃肠道甚至呼吸道症状,但查不出根由.食物添加剂可引起全身症状(谷氨酸单钠);哮喘(焦亚硫酸盐,酒石黄---一种黄色染料);并可能引起荨麻疹(酒石黄),这些反应并非由IgE抗体引起.个别病人由食物诱发或加重偏头痛,已经双盲口服激发试验证实.
在多数成年人,充分消化可防止食物变应性症状的发生,可以证明的是,对吸入或接触发生反应的变应性病人,对进食却无反应(例如所谓面包师哮喘,受累者接触面粉尘后发生喘息和对小麦和/或其他谷物呈皮肤试验阳性,然而进食谷物制品却无问题).
成年病人对严重的食物变应性通常是清楚的.若不清楚或在大多数儿童诊断可能是困难,需与胃肠道功能性障碍相鉴别.
对于进食后发生食物反应的可疑病人首先可用相应的皮肤试验来判断所发生的症状与食物的相互关系.阳性皮试并不能证实临床症状与变应性有关.但阴性试验可排除与变应性的关系.当皮试呈阳性,可用排除食物法来确定症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若症状好转,可再次给予该食物以确定其是否能诱发症状.所有的阳性激发试验应接着作双盲激发试验来确诊.排除食物法即在基本的食谱中排除了怀疑能引起症状的食物,或采用一种由相对无变应性食物所组成的食谱.(表148-3).
通常引起变应性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贝壳,果仁,小麦,花生,大豆以及所有含一种或多种上述成分的食品.食谱从开始就应排除大多数普通变应原以及所有可疑的食物.在开始的食谱中除了那些特定的饮食外,不能进食其他食物或液体.不宜去餐馆吃饭,因为病人(和医生)需知道每道菜肴的确切组成.另外,需时常了解所用食物的纯度.如普通的黑麦面包包含着一些小麦粉.
若所给的食谱在一周后无改善,则应改换食谱,如症状缓解,可在食谱中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以大于通常量进食24小时以上或直至症状再复发.另一种方法是医生在场时,进食少量试验食物,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添加新食物后出现症状恶化或再发是对该食物有变应性的最好证明.此项证明需经核实,即从食谱中除去该食物数日重又加入,观察其效果.
除了排除肇事食物之外,没有特殊的治疗.排除性食谱既可用于诊断,又可作为治疗.若只与个别食物有关,则宜禁食.对一种或多种食物的敏感性可自发消失.口服脱敏(先是排除肇事食物一段时间,然后从小量开始,逐日增量)和舌下滴入食物提取液脱敏均未能证明有效.除非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急性全身反应,抗组胺药很少有价值.口服色甘酸钠在其他国家有明显效果,然而在美国仅获准在肥大细胞增多症(见下文)使用口服剂型.除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肠病外,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无指征.
对于有潜在致命危险的严重急性发作的治疗,参见下文过敏反应.
变应性肺疾病
取决于变应原的性质和入侵途径,肺可经几种途径发生已知的或可疑的变应性反应.在第68节及第76节的支气管哮喘项下将讨论一些特异的疾病.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