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视束病变

视交叉与视路病变

时间 : 2009-11-29 10:05:11 来源:www.p0371.com

[摘要]

视路病变大致分为: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的病变。偏盲型视野是视路病变的特征,其定义是垂直正中线正切的视野缺损,包括早期某象限的缺损。

视路病变大致分为: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的病变。偏盲型视野是视路病变的特征,其定义是垂直正中线正切的视野缺损,包括早期某象限的缺损。偏盲分为同侧偏盲及对侧偏盲,对侧偏盲主要是双颞侧偏盲,为视交叉病变的特征。同侧偏盲为视交叉以上的病变,双眼视野缺损越一致,其病变部位越靠后。外侧膝状体之前的病变在其后期引起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视交叉病变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其下方为脑垂体,两侧为颈内动脉,上方为第三脑室,周围为海绵窦,前方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鞍结节。这些周围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视交叉损害。病因引起视交叉最常见的病变为脑垂体肿瘤,其次为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前交通动脉瘤;有时偶可因第三脑室肿瘤或脑积水、视交叉蛛网膜炎或视交叉神经胶质瘤,引起视交叉损害。临床表现视交叉病变为双颞侧偏盲。然而并非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双眼颞侧偏盲,其视野改变是从象限不完整的缺损开始。发生在视交叉下方的脑垂体肿瘤,首先压迫视交叉鼻下纤维,引起颞上象限视野缺损,随后出现颞下、鼻下、鼻上象限视野缺损。大多数脑垂体肿瘤患者因视力减退而首诊于眼科。眼科医师应重视对脑垂体肿瘤的早期诊断。来自视交叉上方的肿瘤,如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第三脑室肿瘤等,因自上而下的压迫视交叉,其视野损害的顺序则不同。因此,在病程早期仔细分析视野,有助于区别鞍上或鞍下的病变。颅咽管瘤除颅内高压征外,X线检查还可见肿瘤部位的钙化斑。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脑垂体肿瘤压迫视交叉所致的视力、视野损害,经手术切除肿瘤后,其视功能可有很大恢复。而第三脑室肿瘤等伴有颅内高压者,若视盘水肿后发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其视力预后多不佳。二、视交叉以上的视路病变(一)视束病变多为邻近组织的肿瘤、血管病变或脱髓鞘性疾病所致的损害。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双眼同侧偏盲。例如,左侧视束病变引起左眼鼻侧、右眼颞侧视野缺损。由于视束中交叉及不交叉的神经纤维在两侧排列不十分对称,因此双眼视野缺损可不一致。由于瞳孔纤维在视束中伴行,视束病变可表现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即裂隙光照射视网膜偏盲侧,不引起瞳孔收缩。视束病变晚期还可引起下行性视神经萎缩。(二)外侧膝状体病变外侧膝状体病变极为少见。其视野缺损也表现为病变对侧、双眼同侧偏盲,但双眼视野缺损较为对称。由于伴行视神经纤维的瞳孔纤维在进入外侧膝状体之前已离开视束,因而没有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外侧膝状体病变晚期也可引起下行性视神经萎缩。(三)视放射病变其损害的特点是:①一致性的双眼同侧偏盲;②有黄斑回避,在偏盲视野内的中央注视区,保留3o以上的视觉功能区;③有颞侧半月形视野缺损;④无视神经萎缩及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⑤可伴有相应的大脑损害症状,如失读、视觉性认识不能。(四)枕叶病变枕叶病变以血管病、脑外伤多见,而脑脓肿及脑肿瘤较少见。其损害特点是:①双眼一致性同侧偏盲;②伴有黄斑回避(图⑨);③无视神经萎缩及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④一般不伴有其他神经症状。皮质盲(corticalblindness)系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其临床特征为:①双眼全盲;②瞳孔光反应完好;③眼底正常,VEP检查异常,有助于与伪盲及癔病鉴别。

关键词: 视交叉 视路病变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 视交叉与视路病变...”相似的文章

更多>>

视束病变疾病

观察眼底改变:早期眼底正常,一般三个月后,双眼视盘病侧半可出现颜色苍白,如右侧视束受损,将出现右眼视盘颞侧半和左眼视盘鼻侧半颜色苍白,为视束损害特征。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