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健康教育(1)

时间 : 2009-11-29 18:37:26 来源:www.mianfeilunwen.com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

【关键词】糖尿病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1]。患者视网膜供氧量少于需求量,病理反应是形成新生血管,趋向于发生新的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1],引起视力急剧下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针对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必要方法。但由于激光光凝治疗并不直接提高视力,还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患者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认识有许多的误区,甚至不理解,临床上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因此,向患者普及宣传相关知识尤其重要。由于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健康教育会有不同需求,知识宣教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选择进行。

1光凝治疗目的及原理

1.1视网膜光凝治疗目的激光光凝是通过其损伤作用,对有病变组织进行破坏,使之从耗氧变为不耗氧,进而使健康的视网膜组织有更好的氧气供应,有助于新生血管的逐渐萎缩,保护现存视力,但并不能直接提高患者的视力。

1.2视网膜光凝的原理利用激光的热效应DD激光照到靶组织,靶组织的色素摄取激光束中的光子,在一定的曝光时间内,其能量使组织的分子平均运动和相互撞击增加,组织温度升高而造成损伤[2]。如氩激光通过此作用,可直接封闭渗漏的微血管及病变血管;大面积光凝可破坏毛细血管供血不足区的视网膜,使之由缺氧状态变成不耗氧状态,因而减少新生血管刺激因子的产生。

2.1心理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大多已患糖尿病多年,在忍受了数年的病痛后,又加上可能失明的痛苦,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重。特别是光凝后可能有再次眼底出血,使部分患者精神负担过重,情绪反应大。临床可见如脾气急躁、易怒、易激动,情绪难以控制,尤其是当病情多次反复时,极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一过性的绝望,不合作,拒绝监测血糖,拒绝检查甚至放弃治疗等;对医务人员挑剔指责、言语不敬。对于这样的患者,护士的忍耐、爱心、同情心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要用自己的爱心感染患者,鼓励其要坚强地面对病魔,向患者介绍一些已做完激光光凝术的成功例子,尤其是视力较稳定的病例,使其调整好心态,增强接受治疗的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

2.2知识宣教患者对本疗法不了解,有的患者疾病只在非增殖期,未出现较大面积的无灌注区,就要求早做激光治疗;有的患者认为激光治疗是针对严重的病例,自己还没到这样严重的程度,拒绝接受治疗;有的患者对激光治疗恐惧、害怕疼痛;但多数患者对激光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治疗了,视力就能好转,对可能的并发症无心理准备等。根据患者的这些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教。

2.2.1向患者讲解激光光凝激光光凝是一种通过其损伤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并不是越早进行激光光凝效果越好,如病变早期,主要是通过全身治疗,中药治疗等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使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延缓或使病变有所退行,暂时不进行光凝。但一定要对发生的眼底病变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是定期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当出现黄斑水肿且有引起视力下降危险时需及时激光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当进行激光治疗。

2.2.2接受光凝治疗的必要性向患者说明要想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适时接受光凝治疗是必需的。光凝治疗是目前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对视网膜病变有这样的作用。
上一页12上一篇: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下一篇: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似的文章

更多>>

视网膜病变疾病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