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9:29:08 来源:med.qe.cn
1 一般资料
所治20例(35眼)中,男15例(26眼),女5例(9眼);年龄最大42岁,最小19岁,以20岁~30岁的青年发病者居多。病程在2个月以内14例(25眼),2月~3月3例(5眼),6个月1例(2眼),1年~2年2例(3眼)。病发于单眼5例,双眼15例。治疗前视力:<0.059眼,0.1~0.315眼,0.4~0.68眼,0.7~1.03眼。
2 治疗方法
西药:常规内服维生素AD、C、K、P及钙制剂,必要时口服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同时抗结核治疗。
中药:①发病早期,视网膜出血及玻璃体积血较多,伴头痛眼胀,口苔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法。方药:夏枯草、栀子、黄芩、丹皮、赤芍、当归、茜草、生地、艹 予根、蒲黄炭、侧柏炭、仙鹤草、参三七等。②视网膜少量多次出血,颜色鲜红,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法。方药:知母、黄柏、茜草、旱莲草、阿胶、郁金、赤芍、当归、生地、元参、龟板、白芨、仙鹤草、侧柏炭、参三七等。③出血停止,但积血较多则用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法。方药: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泽兰、三梭、莪术、生地、丹皮、茯苓、泽泻、萸肉、山药、赤芍、当归、丹参、牛膝等。④积血时间较久,活血化瘀药疗效不佳,或长期使用激素出现气乏纳少,舌淡苔白等症时用补气健脾,养血活血法。方药:黄芪、生地、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山药、川芎、山楂、白芍、神曲、甘草等。⑤后期眼内出血基本吸收,尚有不少机化物,为防止复发,巩固疗效可用滋养肝肾,增视明目法。方药:生地、熟地、丹皮、山萸肉、枸杞子、菊花、当归、柴胡、褚实子、茯苓、泽泻、昆布、海藻等。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治愈标准:视力显著提高,自觉症状消失,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吸收,静脉血管基本恢复原状。
3.2 治疗结果:20例(35眼)中19例(34眼)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1例(1眼)治疗后视力由光感增加到0.04,7眼视力0.2~0.3,16眼视力0.4~0.6,10眼视力0.7~1.0,1眼视力1.2。
4 体会与讨论
4.1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名青年复发性视网膜出血,中医属“暴盲”“云雾移晴”“视瞻昏渺”的范畴。西医治疗除去除病因、止血、加强营养外,无特殊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运用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20例35眼取得了较好疗效,为寻求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提供了参考。
4.2 中药为主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应分期治疗,初期以清热凉血为主,中期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主,后期辨证治疗原发病,酌加清肝明目、活血化瘀之品。
4.3 本病基本为肝肾阴虚,阴伤易耗气动血,故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以养阴止血为主,慎用活血化瘀药,早期反复出血应重用养阴止血药如阿胶、白芨、知母、仙鹤草、侧柏炭等,中期眼底出血趋于稳定时,在养阴止血方中适当减少凉血止血药,增加活血化瘀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力求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化瘀而不伤正。后期为防止反复出血,应服两个月以上滋补肝肾药以固本,并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静养,以防复发。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