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12:30:49 来源:www.yandibing.com
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 for Nonischem......
*B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VA,视力,除非特别表明,数据均以数字(百分数)表示
图4 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最终视力与首次建立吻合疗程时视力相比。线上方的点代表视力减退;线下方的点为进步;线上的点,无改变。HM,手动;CF,数指
表6 在随访中非缺血性BVO眼的并发症*
并发症全部患者无并发症3(50)2(67)1(33)治疗时一过性VH1(17)1(33)0(0)局限且稳定的CNV0(0)0(0)0(0)轻度视网膜前纤维化0(0)2(67)视网膜前纤维化及TRD0(0)0(0)0(0)节段性视网膜缺血0(0)0(0)0(0)脉络膜玻璃体NV0(0)0(0)0(0)*B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VH,玻璃体出血;CNV,脉络膜新生血管;TRD,牵引性视网膜脱离;NV,新生血管化,数据以数字(百分数)表示
图5 A.在初诊检查中,检眼镜检查证实了有12个月病史的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眼具有视盘水肿,部分囊内出血的黄斑囊样水肿,轻度静脉纡曲及偶见的视网膜内出血。注意脉络膜血管(箭头)(与E相对照)。B.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证实了阻塞的非缺血状态。注意视神经盘鼻下方的斑块状脉络膜充盈(与I相比较)。C.在晚期照片上出现囊性旁中心凹荧光素渗漏(箭头)。视盘的荧光素渗漏同时存在。D与E.激光光凝术施加于视网膜静脉上,试图用1次点射在每一治疗部位刺穿Bruch膜与视网膜静脉。E.在鼻下方,治疗沿着在下方可见到脉络膜血管的视网膜静脉施行(与A相比较)。F.治疗后7周,视盘水肿与黄斑水肿有改善(与A比较),在部分区域中静脉纡曲也改善。检眼镜检查在2处治疗点均可注意到1个脉络膜视网膜吻合(箭头)。在鼻上方,中央静脉段比周围静脉段有较大的管径;两者都向脉络膜沉入。在治疗处有很轻的纤维化。鼻下方,中央静脉段与周围段管径相等;两者均朝向脉络膜沉入。G.荧光血管造影术发现中央静脉段(直箭头)内有早期的静脉灌注与2个治疗点内周围静脉段(弯箭头)相比。H.治疗后7个月,静脉纡曲、视盘充血进一步消退(与A相比较)。在随访中,鼻下方吻合的形态学结构改变(大箭头)(与F相比较)。在治疗前注意到的邻近脉络膜血管(图A)有扩大的管径,提示其中血流增加。I.鼻下方吻合的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证明中央与周围(直箭头)静脉段都汇入1个穿过1个静脉袢(弯箭头)朝向脉络膜沉入1支静脉主干。与个别静脉干相比,静脉绊有更显著的灌注,这可能归因于由2支静脉干提供的静脉袢灌注着更大容积的血,治疗前即在这个区域存在(与B相比较)的斑块状脉络膜灌注可再次被看到。J.虽然在晚期照片中旁中心凹荧光素渗漏仍存在(箭头),但黄斑囊样化及增厚有减轻
图6 A.初诊检查后4个月,检眼镜检查表明视盘充血及轻度静脉纡曲无改变。尽管上方的接受格状治疗,但黄斑囊样水肿仍保持大的中央性囊(大箭头)。注意显示出融入视网膜后又立即重新出现的鼻上方视网膜静脉的短段(小箭头)(与C相比较)。B.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表明在晚期照片中囊样旁中心凹的荧光素蓄积。C.治疗后2个月,鼻上方脉络膜视网膜吻合形成(箭头)(与A相比较),视盘充血及黄斑囊样水肿改善(与A相比较)。D.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表明在这张造影照片中,较大管径的中央静脉有静脉层流(直箭头),而比较狭窄的周围静脉中层流较少(弯箭头)。E.治疗后2个月,仍有旁中心凹荧光素染料渗漏,但囊性化及增厚减轻。虽然视盘仍保持高荧光,但与之相关染料渗漏减少。F.吲哚氰绿造影术提示从吻合处引流至脉络膜血管(箭头),可能成为一脉络膜静脉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