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11:29:57 来源:www.hn8868.com
不同临床表现类型的嗜铬细胞瘤
现代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无典型高血压表现,儿茶酚胺及尿VMA均正常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其发生率在迅速增加。本组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5.6%,但无症状不等于无功能,这类在严重外伤、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血压骤升等嗜铬细胞瘤危象的病例,应称为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3]。对于无症状的嗜铬细胞瘤特别是其中的隐匿功能性瘤,其实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对此往往缺乏认识,术前准备不足,容易造成意外。本组病例中有3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由于未按功能性瘤准备,术中出现嗜铬细胞瘤危象。另外2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在术中挤压肿瘤时血压亦有波动。洪宝发等[4]报道18例无症状嗜铬细胞瘤,无症状有功能者占61.1%,且电镜测定肿瘤内含有大量升压物质,由于未按功能性瘤准备,因低血压、心衰、肺水肿死亡2例。因此建议无症状嗜铬细胞瘤,采取手术治疗时,为预防嗜铬细胞瘤危象的出现,术前均需常规按功能性瘤准备,而在未行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因手术死亡率较高,须果断中止手术,待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改期手术。
刘定益等[5]报道嗜铬细胞瘤的复发率为6.5%~10%。认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至少6个月不用药物无症状复发者为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复发率为4.6%(10/216)。孙志熙等[6]报道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9.3%(11/108)。本组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8.9%。复发原因一是良性肿瘤多发,表现为原发肿瘤不同时发生,如一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对侧复发;二是原位复发或恶变及转移。复发性嗜铬细胞瘤不都是恶性肿瘤,本组1例嗜铬细胞瘤10年中3次复发,病理仍为良性。但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因其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除证实嗜铬细胞瘤转移外,还没有可靠的组织学特征能够预见其为恶性,单纯传统的病理特点不能准确判定其良性、恶性。本组15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有10例是临床良性过程,因而术后随访非常重要,随访时间越长,发现转移越多。Beierwaltes对176例嗜铬细胞瘤术后进行随访,46%发生转移,平均第一次术后发生转移的时间为4.2年,有的甚至长达29年才出现转移[2]。人类对嗜铬细胞瘤的生物特性还不够了解,误诊率仍很高,很多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几年或20余年后又发现转移。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研究随访,Pang等[7]报道71%(56/79)临床良性嗜铬细胞瘤为正常的DNA二倍体模式,29%(23/79)为四倍体和非整体模式,这包括其中7例有局部浸润或局部及远处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颜醒愚等[8]认为二倍体肿瘤可视为良性,四倍体可做为恶性指标,但对异倍体的意义争议较大。流式细胞计检查虽然尚不能对肿瘤良性与恶性做出界定,但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对具有异常DNA直方图的嗜铬细胞瘤要密切随访。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不同,其发病年龄轻,多为双侧或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可同时或相继发生甲状腺髓样癌。本组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初次发病年龄在13~26岁,3例为多发或双侧嗜铬细胞瘤。Lairmore等[9]经组织学论证其肾上腺髓质疾病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MEN-IIA或MEN-IIB)患者中常为双侧,并报告23例患者在单侧嗜铬细胞瘤行一侧肾上腺切除,对侧肉眼正常的腺体,术后平均随访11.87年,在保留一侧肾上腺体12例出现嗜铬细胞瘤(52%)。本组1例MEN-IIA患者在一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于术后17年出现对侧复发。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1234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