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膀胱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
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确诊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5例,肿瘤剜除1例。随访8个月~10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性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血压升高、
头痛、头晕、
心悸、出汗等。B超、CT、MRI及131I-MIBG等对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监测尿儿茶酚胺含量,可以了解有无转移或复发。
【关键词】膀胱肿瘤嗜铬细胞瘤诊断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1996年6月~2006年8月,我们共诊治6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9~55岁,平均31岁。病史2~24个月,平均7.6个月。排尿时或排尿后头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虚汗4例,其中伴视物模糊1例,伴胸闷及呕吐1例。持续性高血压4例,其中1例并发心衰。排尿时血压明显升高4例。膀胱充盈或按压上腹部时出现血压升高、头痛、头晕3例。无痛性肉眼
血尿2例(其中1例伴尿路刺激征,1例为惟一症状)。6例B超检查均发现肿瘤,其中位于前壁1例、顶部1例、侧壁2例、三角区2例。肿瘤大小(1.5cm×1.0cm×1.0cm)~(3.9cm×3.9cm×3.0cm)。CT检查2例、131I-MIBG检查1例,均发现肿瘤。膀胱镜检查5例,3例发现肿瘤,其中1例活检结果为膀胱黏膜组织。尿常规检查6例,2例阳性。24h尿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总儿茶酚胺(CA)定量4例,其中2例E、NE、CA均升高,2例只有NE升高。
1.2治疗方法6例均在硬脊膜外腔麻醉下手术治疗。3例有高血压者术前服酚苄明10~20mg/d,共10~14d。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累及右侧输尿管口者同时行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
2结果
4例术中切除肿瘤前后血压发生明显波动,均经药物纠正,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血压即稳定在正常范围。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血压正常者未能明确诊断)。随访8个月~10年,血压均正常,无肿瘤复发等。
3讨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仅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1],占膀胱肿瘤的0.06%~0.33%[2-3],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视物模糊、出汗和高血压。这些症状有时可以由膀胱充盈、下腹部触诊、排便或性交等诱发。约有65%~80%的患者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如果在排尿、膀胱充盈或按压膀胱时血压升高,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发作性血压升高往往持续时间很短。本组4例排尿后血压升高者血压均在排尿后1~2min内即恢复至原基础水平。所以应在排尿前即做好测量血压的准备,在排尿中及排尿后立即测量,以提高阳性率。Fujishima等[4]报道,使用非卧床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能较好的记录排尿时及排尿后的血压变化,结合24h尿儿茶酚胺量升高,曾在术前成功地确诊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而一些患者无高血压,或仅在术中按压肿瘤时才出现血压升高,所以对术中触摸肿瘤血压明显升高的膀胱肿瘤患者,应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还有一些非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既无高血压,触摸肿瘤时血压也不升高。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