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0日电(记者范又)近来,
手足口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又呈现上升趋势,并有死亡病例发生,引起广大公众特别是幼儿家长的关注。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手足口病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举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在线访谈,请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马家奇研究员、疾控应急办张静研究员、病毒病所许文波研究员和北京地坛医院卢联合副主任医师解答网友和媒体记者的提问。 据专家介绍,每年5~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未来1~2个月内我国手足口病疫情还可能继续上升或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今年疫情比往年提前和高于往年。 另据我国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进行对该病病原进行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分析比较发现,在我国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和CoxA16肠道病毒,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为EV71病毒。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首次发现EV71引起的病例。目前疫情高发地区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例,90%以上为EV71病毒感染。绝大部分儿童感染EV71后只有轻型的临床表现,极个别儿童会出现重症或死亡。 该病以5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占91%~95%),青少年及成人发病极少,这说明人群通过感染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因此由同一型别病毒在同一地区引起手足口病连年高水平持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该病主要以粪-口途径、接触传播为主,也有呼吸道传播,但不同于
非典和
麻疹等以呼吸道为主的传播模式,因而不会发生全国范围内快速蔓延,而呈现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地方性流行。例如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发生暴发,2008年高发地区为安徽省阜阳市,今年年疫情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山东省的菏泽市和河南省的商丘市。经比较,迄今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未超出海外历次流行的水平。